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边塞木城
木城:学党史践初心,齐心协力固边防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20日 09:27 浏览:[] 作者:杨蓉蓉 来源: 打印

木城乡位于龙陵县城南部怒江下游北岸,与缅甸果敢隔江相望,有国境线19.71公里,是龙陵县唯一的少数民族边境乡。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各项要求,统筹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与强边固防工作,把学习成效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动力,坚决扛起“不让疫情过怒江”的政治责任、政治担当和神圣使命。

党员“站”出来,赤诚显担当。充分发挥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联防联控机制,构建“打防管控建”一体化治理体系,将230余名一线执勤巡逻人员分组建立临时党支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等,把组织活动搬到边境执勤一线,重温入党誓词,让党员干部带头守边护边,在强边固防的实战中锻造一批坚强党组织。“我是党员,把我也排到守卡、巡边队伍里”,年轻党员主动请缨。面对境外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他们用最严的措施、最严的纪律、最严的责任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党旗增辉、为党徽添彩,一往无前守国门、筑防线。

“冲”在最前头,干在细实处。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党史学习教育推到前线,筑牢木城边境安全稳定屏障。按照“全面管控、科学分段、各负其责、强化协作”的原则,“点”“线”结合,形成分段管控大防御,从细处落实,全面压实强边固防管边控边工作责任。在木城乡边境沿线设立5个执勤巡逻点、3个固定执勤卡点,实行闭环式管理,沿江28.21公里设置4个抵边执勤巡逻段及1个非抵边村执勤巡逻段,将5个执勤巡逻段分为5个管控区进行分段管控,实行段长负责制,各级段长整合力量采取公开与秘密相结合、组建木城边境巡逻队,采取“车巡+步巡”相结合的3班倒工作模式进行昼夜24小时不间断的反复巡逻,党员干部群众冲锋在前、奋战在前的身影,实现了边境线全方位、无死角巡防。

群众“共”参与,凝聚大合力。始终坚持“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原则,借助党史学习宣讲契机,将广大群众统一到强边固防的队伍中来,在党史学习中严格落实联防联控机制。组建以3至5户家庭为单元的联防联控小组,把全乡2133户群众分成464个小组,进行“小战区作战”,搭建“乡、村(社区)、小组长、网格化小组长、农户”的立体化网格化体系,同时分组划片联户排查,对辖区已出境人员、境外进入乡内人员及涉缅婚姻家庭人员等3类人员进行摸底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防控工作无盲区和死角,真正实现了群防群治的精准化、网格化,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覆盖全乡、疏而不漏的防控网络。

一线“淬”党性,行动跟党走。为构筑最大免疫屏障,保护边民健康,木城乡高效有序地开展新冠疫苗的“全民接种”“全员核酸检测”行动,举全乡之力,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成立了一支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其中的“木城之子先锋志愿队”,跟党走,办实事,按照挂包责任制对全乡5个村(社区)疫苗接种、核酸检测分村统筹推进落实。除此之外,在党史学习过程中,还有许多群众以不同形式加入到“木城之子”先锋志愿队中来,来自本乡、邻乡、企业的爱心人士主动参与其中,志愿支援边境一线、捐献物资,真正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学习成果转化了为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强大动力。

疫情面前显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木城乡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以“学”促“干”、以“干”促“学”,持续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疫情防控和强边固防的具体成效,构筑“红色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