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木城以脱贫攻坚为抓手,以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抓好边境、民族“两个优势”,牢牢将民族团结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以脱贫促团结,以团结保脱贫,实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全力推动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双融合双推进双达标。
抓产业扶贫,促进民族发展。通过将民族团结工作和民族扶贫产业有机结合,真正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建立在各族群众的实在利益、切身感受和共同未来之上。立足木城自然和资源优势,积极巩固传统产业、提升特色产业,提优新型经营主体,长短结合,新老结合,找准切入点,巩固粮食、烤烟、香料烟、甘蔗、澳洲坚果等播种面积产值稳定,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路子,重点发展肉牛、黄山羊、中华蜜蜂、石斛等特色种养业,提升农业整体效益,走出了一条扶贫开发与民族特色产业互促共赢的发展之路,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增收渠道也越来越宽,进一步夯实了民族团结工作的群众基础,使民族团结之花在民族特色产业带动下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抓基础建设,补齐民生短板。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结合全乡实际,以乡村振兴计划为契机,跑部门跑项目,抓牢抓实全乡基础设施建设,一大批涉及生态、交通、电力、教育、卫生、扶贫、水利等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得到顺利实施,村庄绿化、硬化、亮化、净化、文化等“五化”建设积极推进了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配置,进一步夯实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改善了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满足了各族人民群众公共服务需求,幸福指数大幅提高,促进民族团结发展。
抓群众工作,民族团结心连心。抓牢分级包保制度,落实帮扶责任,县乡干部共338人挂钩帮扶935户贫困户、联系1338户非建档立卡户,通过“5+2”“白加黑”形式进行干部走访、户主会、火塘会等熟悉掌握村情民意,确保扶贫帮困真正扶到关键处、帮到点子上,不断加深帮扶感情,拉近党群干群关系。积极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文艺汇演等活动,培养真诚善良、知恩图报的道德情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真正在贫困群众中形成扶贫脱贫“政府是主导,群众是主体”的工作导向,自主脱贫更加主动,勠力齐心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用实际行动最好的诠释民族团结共发展。
抓人居环境,示范带动再提升。坚持“与各族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机制,把准“脉搏”、对症下药,凝聚共识,通过乡村组三级微信群宣传矩阵、公众平台、横幅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全民齐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由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牵头组织乡志愿服务队及5支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集中力量开展志愿服务,打造美丽乡村,影响带动辖区内各民族群众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来,每月由农业中心对各村(社区)人居环境政治工作进行监测评价,以“红黑榜”形式进行通报,积极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在全乡形成示范带动,团结一心,让乡村颜值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