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促进扶贫惠民政策落地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木城乡创新精准扶贫宣传新模式,让“老载体”发挥新功能,充分发挥木城试点作用,今年4月中旬,为全乡5个村(社区)覆盖了乡到村广播系统,惠及51个村民小组,9000多人,以乡村“大喇叭”广播为平台,把扶贫、惠农举措,传递到千家万户,让群众随时随地都能听到党的好声音。
当好“传声筒”,打造政策宣传“直通车”。木城5个村(社区)分布较散、距离较远,结合实际村级地域情况,充分发挥“大喇叭”作用,设置1名乡级管理员,固定时间段通过大喇叭播放精准扶贫政策、乡村振兴等重点、热点工作,用通俗易懂、接地气的语言在全乡广泛进行播报,据了解,乡到村广播系统装上至今已广播12次,涉及7个领域的政策。同时又考虑到少数民族多的情况,在个别村(社区)适时使用“双语”广播,减少传达程序避免误差,让农民群众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用得上,在家就能学精神、懂政策,提高群众扶贫政策知晓率,不断消除群众的政策“盲点”,解决宣传工作全覆盖的“难点”,打造乡到村、到组、到农户的政策宣传直通车,让农民群众“解了渴”。
搭建“百宝箱”,夯实学习培训“大讲堂”。充分发挥乡村“大喇叭”简单方便、覆盖面广、随时播放的优势,构建乡、村、组三级广播宣传网络,将“大喇叭”工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宣讲服务活动紧密结合,在农忙时节根据实际适时邀请本地“土专家”“田秀才”通过“大喇叭”现身说法,志愿宣讲,向乡亲们讲解种植、养殖及致富经验,发挥示范引导带动作用,同时通过乡级广播把香料烟、烤烟、玉米、坚果等特色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及肉牛、生猪等畜禽养殖技术通过“大喇叭”及时传递给老百姓,让农户在田间地头、休息之时都能实时接收劳作新技能,将产业扶贫推广到乡内每一个角落,夯实学习培训“大讲堂”。
架起“连心桥”,搭建脱贫攻坚“助推器”。“大喇叭”发挥着传递信息、凝聚力量、稳定人心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乡上传达信息时一般都是通过发信息通知或者通过微信的方式,由村干部传达给群众,或者将一些公告贴在村里,但这又很难保证每个村民都能看到,现在有了乡到村广播系统,方便省事,多种方式相结合,承担起了“村媒”的重要角色,打通了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信息传达更准确、更及时,缓解了干群关系,避免了矛盾纠纷,用心用情做好了群众身边的服务员,架起了和基层群众的“连心桥”,为2020脱贫攻坚总决战打下坚实的和谐干群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