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边塞木城
木城:易地搬迁稳脱贫,群众生活有盼头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22日 10:07 浏览:[] 作者:杨蓉蓉 来源: 打印

自2016年以来,木城乡坚持把易地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因地制宜确定安置方式,因户施策发展富民产业,切实让贫困群众不仅要搬得出,更要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才能开启生活新篇章。

搬出入住“美”生活。全乡搬迁对象中除汉族外有傈僳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故土难离”的乡土情结根深蒂固。面对困难,乡村党员干部切实发扬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多次召开党员、户主会议讲解政策,并在建设规划中按照搬迁村寨分片化块,重点解决搬迁户“水土不服”、融入集体难等问题。木城共安置345户1337人,其中纳入“三年行动计划”的建档立卡搬迁户250户980人;随迁户86户327人;县级统筹非建档立卡户4户15人;整改剔除户5户14人。目前345户全部入住,住房道路、生活用水、用电、电视信号、网络、路灯已投入使用,群众基本生活实现全保障。

拆旧复垦“美”乡村。为加快推进旧房拆除和原宅基地复垦复绿工作,在确保安全施工的前提下,按照腾退计划,倒排工期,压茬推进,明确拆旧工作任务完成时限、目标及措施,乡村干部挂包到户,层层落实责任,齐抓共管、高位推动,坚持“一户一宅”“搬新拆旧”“应拆尽拆”的原则,入户宣传旧宅基地腾退复垦政策,消除搬迁群众思想顾虑,连续苦战,所有建档立卡户旧房全部拆除。旧房应拆除296户,已拆除296户,无房户49户;应复垦复绿296户已全部复垦复绿并通过验收,既扮靓了乡村,又增加了耕地,更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后续产业“美”发展。为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结合地区实际,从产业、就业等方面积极做好决策,统筹解决脱贫和发展问题,帮助搬迁户“挪穷窝”“拔穷根”,实现稳定脱贫。搬迁点从事农牧业生产110户153人,集中安置点新建养殖小区2个,正在筹划扶贫车间3个,涉及坚果加工、盐酸果醋、冷冻厂等,安置点内农家乐、修理铺、小吃店应有尽有,符合地方特点和条件,同时积极探索“就业培训+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模式,围绕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劳务输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拓宽增收脱贫渠道,增强群众内生动力,专门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生猪、肉牛等养殖技术以及咖啡、甘蔗等种植技术培训20余次,累计培训1400余人次,实现县内就近就地就业86人,其中公益性岗位14人,县外务工151人,达到产业就业全覆盖,确保贫困群众稳得住、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