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之下,飘扬着这样一面党旗,它把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凝聚在一起,把广大群众团结在一起,汇聚成了一种凝心聚力,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精神力量——“松山精神”。这是一股无声的力量,激活着这片土地上每一个红色细胞的微小力量,释放着推动全镇各项工作落实的强大能量。
【绘制蓝图率先垂范】镇党委结合镇情,以“两学一做”学习内容为重点,制定党员教育工作目标任务,理顺思路,建好框架,明确责任划分,健全工作机制,以班子成员为纽带,通过党课、政策宣讲等形式,为下级党组织及时输送“精神食粮”,为重点难点工作开展打好基础。一是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健全镇党委书记负总责,分管副书记、组织委员、各党(总)支部书记具体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指导,加强督促检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年初制定基层党建“七个巩固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目标责任等,以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全力推动全镇党建工作。二是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结合辖区内各村(社区)实际,围绕“四高”“四有”“四化”等要求,大力实施“党建+精准扶贫”“党建+农业产业化”“党建+新农村建设”“党建+为民服务平台”“党建+社会综治”“党建+殡葬改革”等示范点创建工作,力争每个村(社区)都能创建成为党建示范点,着力推动全镇党建工作上台阶。三是查摆问题,严肃整改。针对每一轮基层党建工作督查指出的问题,对每个党组织党建薄弱环节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下发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和具体责任人,由分管领导督促、挂钩领导班子统筹,对存在问题整改一项销号一项,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坚持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各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采取“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的方式,通过开展每月“党员日”活动、经常组织志愿活动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支部党员学在经常,用在日常。二是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重点和中心工作,发挥组织的“顶梁柱”“主心骨”作用,将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每项重点工作及群众需要的地方,有效利用“火塘党课”“街头故事会”“送学上门”等方式,不固定场所、不拘泥于形式,随时随地宣传党的重要思想、方针政策,针对村庄环境整治、拆除“两违”建筑、拆除“活人墓”、农村危房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三评四定”等政策,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对群众进行思想引导,全镇54个党支部倾心、倾力、倾情高效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示范带动助力发展】我镇充分挖掘基层党员、优秀党员在“两学一做”中涌现的“榜样力量”,树立先进典型,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总结经验,形成腊勐品牌。每位党员立足岗位、践行承诺、以身作则、勇于担当,在各项重点、难点工作中坚持奋战在一线,关键岗位有党员领着,关键工序有党员盯着,关键环节有党员把着,关键时刻有党员撑着,凝聚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攻坚力量。在拆除“两违”建筑的阵地前沿,松山村老党员宝春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先进性,率先拆除了自家违建用房,展现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带动我镇“两违”拆除工作高效推进。在拆除“活人墓”的阵地前沿,退休党员杨品全用实际行动做政策的执行者、传播者、号召者,模范带头拆除自己的“活人墓”,在腊勐社区掀起拆除活人墓的新高潮。在脱贫攻坚的阵地前沿,组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临时党支部,将搬迁对象中的党员纳入统一管理,结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通过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外出现场观摩等方式,使每位党员成为搬迁政策的宣传员、带头搬迁的示范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化解矛盾的协调员,做联系搬迁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每一项重点工作当中,腊勐镇始终坚持把抓基层党建作为我镇的首要任务和第一职责,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各项重点工作。
【凝心聚力,赶超跨越】一是通过创新学习方式、强化支部功能、完善人才结构、引导争先创优、整合各类资源等方式,着力打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示范点。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党建创新的鲜明主题,较好地实现了“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核心任务的有机结合和推进,成功将曾经的软弱涣散党组织打造成如今旗帜鲜明的党建示范点。二是通过盘活集体资产、依法经营集体土地、发展村级合作经济等多种经营方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富民强村,强基固本。大垭口社区通过成立联众供水管理服务中心,增强社会服务管理功能,拓展自来水供应、管道维修、集镇农贸市场管理、垃圾拉运、摊点管理维护等服务事项,将村集体经济寓于为群众服务之中,服务群众作用发挥显著。三是充分发挥“两个平台”服务功能,集中办理基层公共服务事项,深入实施党建扶贫“双推进”,引导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厚植党群关系,用行动搭建党群“连心桥”,团结各方力量为腊勐跨越发展增添动力。我镇利用基层综合服务平台短信群发功能,成功帮助里勒小组村民宝龙平售出30余头猪,在为民办事的同时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