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新乡茄子山村坚持党建引领,牢牢抓住人这个核心,通过建强一支先锋队、建优四支联合队,深化“支部搭台、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多方联动”机制,推动“法治、自治、德治、联治”四治深度融合,精准破解基层治理系列难题,实现10年无命案、无重大矛盾纠纷、无安全生产事故,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等荣誉,实现了从“问题村”到“示范村”的精彩蝶变。
党员先锋队:建强支部堡垒 搭建联动平台 健全长效机制
牵好支部建设“牛鼻子”。以换届及“大岗位”调整为契机,选优配强村级干部队伍,将口碑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党员充实到党支部书记岗位,把懂科技、有文化、擅经营的致富能手选任为村民小组长;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通过“党建+”模式,以小切口带动人居环境大提升。搭好党群议事“大平台”。完成村委会办公大楼翻新,建成2个村级活动场所及图书室,搭建党员微信群“网络阵地”;建立民主议事协商委员会、党群联席会、村民议事会等7类议事制度,动员党员群众深度参与村庄规划、产业发展等事务,形成共建共治格局。建好长效机制“硬保障”。组织200余党员、群众参与修改、完善17章61条村规民约,对违法犯罪苗头、矛盾纠纷等治理内容作出明确规定,通过党员带头、群众自觉,让村规民约真正“规村约民”。

党群联防队:织密防控网格 强化矛盾化解 筑牢安全防线
网格巡逻“不打烊”。由12名党员组成“党群联防队”,发动20名村小组长、村民代表加入联防队伍,联动各级司法部门、义务扑火队形成治安防控网络,按照“分片包联、责任到岗”原则,联防队组织网格员每周开展不少于1次常态化巡逻,每月开展1次集中排查,重点对村内主干道、偏远农户聚居区、地质灾害点、水库等区域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矛盾调解“巧破冰”。依托网格建立矛盾纠纷“周排查、月汇总”机制,网格员每月走访农户10户以上,针对邻里宅基地纠纷、田间用水冲突等常见问题,采取“情、理、法”相结合方式,成功调解率保持100%。安全守护“无缝隙”。针对村内3座水库、8个风险双控区及1个山洪灾害区,确定“联防队员包点”责任制,每年组织应急演练11次,对全村32名特殊群体人员建档登记,明确党员“一对一”帮扶责任,确保预警响起时“有人帮转移、有人管安置”。

普法宣传队:建强普法队伍 抓实普法宣传 提升用法实效
普法队伍聚合力。组建由“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辅警”、5名“法律明白人”、法治副校长及3名驻村工作队员组成的普法队伍,落实辅警列席村“两委”会议制度,每季度组织法律知识培训3场次,培育出一批“能讲法、会用法”的基层法治骨干。普法形式接地气。采取巡回法庭、案例通报、以案普法、以案释法等方式,在春节、中秋、“12·4”国家宪法日等节点开展专项普法,用好“平安保山”“云南掌上12348”等法律知识实用APP,将普法工作嵌入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一手抓学、一手抓用,以“小普法”产生“大动力”。普法服务解民忧。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强化法律顾问对村重大决策的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等工作参与度。将农民工、老年人、经济困难人员等弱势群体作为重点关注人群,加强走访问需,延伸服务半径,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3场次,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

志愿服务队:激活群众参与 拓展多元服务 助力民生提升
志愿队伍聚活力。整合3名党员干部、9名家庭妇女组建志愿服务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特色服务品牌,年均开展活动30余次。创建“爱心超市”1个,建立“志愿积分兑换”制度,置办紧贴群众生活的实用之物作为兑换物品,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激发全村207户群众全面参与。志愿服务接地气。围绕村庄美化、生态环保、民生小事等内容开展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开展集中大扫除4次、开展水库保卫活动10余次、为16名老人提供理发、体检、代缴费用等服务……有效提升了村庄“凝聚力”。文明实践树新风。通过“志愿+理论宣讲”开展政策解读8场,通过“志愿+文明评选”推荐“文明家庭”2户、“健康家庭”2户,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村内推进墙体文化工程,将孝、忠、廉等优秀传统文化绘于家家户户墙上,让文明新风融入乡村肌理。

妇女调解队:专项建强队伍 创新“押金”调解 筑牢维权防线
巾帼队伍显担当。由“1名队长+2名副队长+10名小组长+20名调解员”组成妇女调解队,由村党总支书记担任队长,建立妇女调解室1个,明确调解流程和机制,调解队员走街串巷拉家常、查民情、解矛盾、讲政策,不定期上门走访,了解老人生活需求,协助解决实际困难,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贴心闺女”。押金机制破僵局。创新矛盾纠纷调解“押金制”,双方当事人各预交1000元押金,调解后有理方全部退还,无理方多退少补,实行矛盾纠纷调解“押金制”以来,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分级调解见实效。严格落实“小组3次调解+妇调队调解”机制,先在各小组内进行3次调解,无法调解的报到妇女调解队调解,妇女调解队通过集中谈话、多轮走访的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两轮调解下来,大多矛盾纠纷得以化解,“妇女能顶半边天”在基层治理中充分彰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