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龙陵县实施少数民族村寨实施民族专项资金项目45个,争取民族专项资金补助4818万元。重点实施了2个示范乡镇、5个民族特色村寨、31个示范村和解决少数民族特殊困难项目,民族地区初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一是积极向省、市民委争取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少数民族地区交通、水利、电网、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以来,争取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专项资金3076万元。实施项目16个,受益人口2879人,通过项目建设,龙山镇阿昌族聚居的芒麦村在基本农田、水利、交通、教育、通信基础设施、“一池三改”、人畜饮水、村文化室、村卫生室等方面建设得到全面改善。
二是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对民族聚居村寨给予倾斜。整合农村危房改造、扶贫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安全饮水工程等项目资金,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转移支付和投资支持力度。第一轮沿边三年计划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到位资金14301.6608万元,其中省级补助9144.8208万元,自筹及其他资金5156.84万元,占规划资金14138.882万元的101%。第二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稳步推进,截止2020年10月,第二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到位资金18765.06万元,其中:中央、省级补助18765.06万元。已超额完成第二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17051万元的投资规划目标。通过上述项目建设,把党和政府对民族地区的关怀和温暖传到村村寨寨,使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得到改观,民族文化得到助推和发展,各族群众的向心力、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党在边疆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增进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三是大力实施村寨环境整治,加快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结合沿边少数民族聚居村实际,开展农村环境专项综合整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断完善实施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把示范区、示范点建设成为卫生整洁、生态优良、留得住乡愁、有宜居生活环境的“美丽村寨”,推进兴边富民示范村、民族团结示范村、文明新村等新农村建设。
四是培植壮大支柱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积极探索民族经济发展之路,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区特色产业发展。2016年以来,投入产业专项扶持资金680万元,重点发展甘蔗、烤烟、茶叶、咖啡、核桃、石斛、黄山羊等特色农业产业,积极扶持培养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带头人。如:余建良种植大户、胡发旺养殖大户等一批致富带头人在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领头雁作用,积极带动少数民族聚居村寨发展特色经济产业。其次不断壮大产业培育规模,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积极支持民族产业基地建设、加工、技改、营销等特色经济发展,抓好“红细软”等优质粮食及甘蔗、石斛、茶叶、核桃、山葵、重楼等特色经济作物基地建设,抓好龙陵黄山羊、稻田养鱼等特色牧渔业发展,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