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6日,野保办刘主任对防范毒蛇及被毒蛇咬伤后如何处理等基础知识进行培训,林业局干部职工共计70余人参会。
会上,野保办刘主任首先提示大家,5至10月是蛇类交配
的时期,也是蛇类活动非常活跃的时期,经常到处活动,昼夜寻找食物,是毒蛇伤人最为频繁的阶段,到野外工作,请做好防范:一是穿好衣服打好绑带戴好帽子;二是用木棍敲打地面、灌木、草丛等把蛇惊走;三是看清道路再走;四是小心对付主动攻击人的毒蛇;五是夜间活动应携带照明灯具与急救药品;六是使用化学物质如雄黄、硫磺粉末等驱避毒蛇。其次,简要介绍了蛇的种类、生活习性、有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及被我县境内常见的几种毒蛇咬伤后的中毒症状等;再次,详细的讲述了被毒蛇咬伤后的自救处理常识:一是保持冷静。蛇伤后切勿惊慌失措,奔跑走动,更不能有激烈的动作(如打蛇等),应坐下或卧下,自行或打电话的方式叫别人来帮助;二是绑扎。被咬伤后将伤肢置于最低位置,及时用橡皮带或草绳、布条、藤类等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约10厘米或距离伤口上一个关节的相应部位进行绑扎。绑扎的程度要求仅能阻断淋巴、静脉血的回流,又不妨碍动脉血的供应。绑扎后每30分钟松解1次,每次松2-3分钟,以免影响血液循环造成组织坏死;三是拔出毒牙。立即检查伤口毒牙痕,看是否有折断的毒牙,如有毒牙在伤口内,应立即拔除;四是冲洗伤口。可选用泉水、清水、冷开水,甚至用尿液反复冲洗伤口,冲洗皮肤粘附的毒液。以免伤口周围的蛇毒在切开后渗入伤口而加重中毒量;五是切开、冲洗、挤压排毒。局部清洗消蛇毒后,用利器(如小刀等)沿牙痕作“一”字形或“十”字形切开,长约1—1.5cm,其深度以达到皮肤下为止,避开静脉,有条件的可以将伤口浸于冷盐水中,从上而下地向伤口挤压20分钟左右,使毒液排出。再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5%依地酸钠,双氧水等,边冲洗边从伤肢的近心端向伤口方向及周围反复轻柔挤压,使毒液从伤口排出体外。或用拔火罐的方法吸出毒液;六是局部冰敷,用冰块、冷泉水或井水泡浸伤肢,从而可减慢蛇毒的吸收;七是伤口敷药。处理后为了抑制蛇毒的作用,用各种蛇药,如季德胜蛇药片,七叶一枝花、半边莲等中草药服用及外敷;八是如果因蛇伤引起中毒休克、呼吸衰竭,要采取心肺复苏术,维持呼吸道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注意:被毒蛇咬伤后不宜喝酒;九是迅速去医院就诊。最后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龙陵县林业局野保办2016年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工作方案》。将野保办制定的2016年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工作方案做了详细介绍,与单位领导、同事共同交流讨论,积极听取意见,达到修改完善工作方案的目的。
通过对林业职工的培训,职工面向社会各界积极宣传的方式,宣传范围得到不断扩大,达到有效减少野生动物肇事伤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