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林业草原
依托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走上生态经济双赢之路
发布日期:2017年04月26日 16:32 浏览:[] 作者:匡秀芬、双升权、赵从平 来源: 打印

——龙陵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典型材料

杨继柳,男,汉族,1975年1月13日生,现年41岁,初中文化,家住腊勐镇腊勐社区下腊勐组,是一个思想意识超前的农民。新一轮退耕还林启动后,杨继柳主动到镇政府、林业站咨询新一轮退耕还林的退耕范围、补助政策、管理政策以及配套政策等相关要求,并及时向邻居进行宣传,动员开展退耕还林。在得知部门村民认为植树造林没有盼头、也不愿意种地的前提下,杨继柳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我要发展,何不多发展点,别人不愿意发展,我何不去承包发展。经与农户沟通协商,农户愿意以股份合作模式开展退耕还林,即5户农户以土地入股,产生的经济利益按比例进行分配,由杨继柳负责退耕地块的经营管理。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和种苗补助资金全部由杨继柳用于退耕地块的种苗支出及经营管理。双方共签订合同5份,合同期限30年,产生的经济效益按4:6开进行分成(农户4份,杨继柳6份)。依托2015年度退耕还林项目支撑,于2016年已完成造林1250亩,造林树种为芒果。

采取股份合作模式进行经营管理一是盘活土地资源。充分利用撂荒土地,让“死资源”变成“活资产”,增加了农户经济收入。二是释放“生态红利”。退耕还林不仅是一项生态惠民工程,也是一项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地块,芒果是造林树种较好的生态树种,特别是在怒江峡谷,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发挥良好的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和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显著改善周围生态环境。通过工程的实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提高,生态意识显著增强,崇尚自然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生态环保的生活习惯逐步形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