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一名警察,小时候,我和弟弟妹妹与妈妈生活在离爸爸工作有15公里外的农村,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总是忙忙碌碌、风尘仆仆,与家人聚少离多,一年到头只能见到爸爸两三次,看着别人家的小朋友天天有爸爸陪伴,在我幼小的心里曾经恨过爸爸,恨过警察这个职业,因为爸爸的警察身份让我和弟弟妹妹与他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甚至对“爸爸”这个词的认识也越发模糊。

直到1992年爸爸被调到离县城30公里外的河头派出所工作,爸爸把我转到了河头小学读书,并与他一起在河头派出所吃住,这样,我跟爸爸才有了经常在一起的机会,一个“不称职”的“爸爸”形象也就逐渐变为了一个“正直、孝顺、宽厚、仁爱”的人,他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去关心、关爱身边的人。

生活在派出所,看着爸爸穿上警服时的威武和每天的工作,让我也对警察职业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张三家的鸡丢了,爸爸认真负责的帮助寻找;李四家与王二家因琐事发生纠纷,爸爸带领所上民警一次又一次的做双方工作,直到矛盾化解,双方和好;杨某因家庭困难发生偷盗行为,爸爸在教育杨某后,还替杨某交了罚款、赔偿了受害人,从此,杨某就再也没有发生过偷盗行为;河头乡人民政府失火,爸爸带领所上民警全力救火,在救火过程中,爸爸的脚受伤,在为爸爸擦药时,我问爸爸:“疼吗?”爸爸说:“疼,但为了能帮损失降到最低,爸爸应该这样做,也必须这样做,这是作为一个人民警察应该有的一种牺牲精神。”为感谢爸爸为他们做的一切,许多群众会拿着自家种的玉米、洋芋、青白菜等到派出所送给爸爸,但都被爸爸一一拒绝了,他们还喜欢到派出所和爸爸聊家常,看着群众对爸爸的喜欢及对他工作的肯定,我为有这样一个爸爸感到自豪,并在心中慢慢萌生了长大也想当一名警察的愿望,继承父亲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优良传统。

高中毕业,我如愿的考上警校,也拉开了我的从警生涯,在入警校的第一天,爸爸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当警察就要对得起党和人民。要廉洁,要对工作负责,要以身作则,为人民服务。”
如今,我已从警18年了,从事最多的是内勤工作,在工作中,我经常跟爸爸请教和讨论一些工作上的事,并时刻谨记着爸爸的教诲,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事,在平凡的岗位中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