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布局与环境
分区合理;标识标牌规范清楚;服务环境和设施整洁、舒适、温馨,卫生间设施良好,干净整洁、无异味;设立服务等候区并配备适当座椅;全面禁烟。
二、外部环境
门前三包: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清扫保洁到位,无散落垃圾和烟蒂;
雨水井无积水,篦子无垃圾杂物;车辆停放有序,无乱停乱放现象。
建筑外墙:整洁美观,无残墙断壁和涂鸦广告。
门前道路:路面平整,无破损、坑洼和积水。
门外牌匾:户外广告、牌匾设置规范---无破损、残缺等。牌匾大小款式基本一致,无悬挂LED灯箱和占道灯箱广告,无一店多匾和乱悬乱挂现象。
三、内部要求
创卫宣传:利用电子屏显示创卫公益性标语、口号,无电子屏的,利用外墙、透视墙外等位置设置硬质创卫宣传标语或口号。玻璃门、窗和楼梯墙壁禁止张贴或悬挂宣传标语或条幅。
健康教育:有健康教育宣传电子屏或健康教育宣传栏,有健康教育、控制吸烟等内容,定期更换内容(每两个月更新一次),健教宣传页面要有年度期号,落款有医院名称和日期。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教育工作,有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健康教育活动资料保存完好,管理规范。
控制吸烟:所有医疗机构应设立醒目的无烟单位标识,并在明显位置设置规范的禁烟标识。有单位控烟管理制度,有单位控烟检查记录,无吸烟用具和附有烟草广告物品。妇产科医院、儿童医院院内全面禁烟且设立禁烟单位标识牌;其他医院规范设立吸烟区,室内外地面无烟蒂。配置流动控烟劝阻人员,随时劝阻吸烟。
环境卫生:院内保持干净整洁,垃圾收集容器内外干净整洁、密闭盖盖儿,无垃圾满冒、外溢和地面污染现象。
有日常卫生保洁人员且着装规范,扫保设备齐全,清扫保洁到位,院内道路及绿化带无散在垃圾和烟蒂,无卫生死角。
环境秩序:院内设置车辆停放区域,并设置机动和非机动车辆标识或地标,车辆停放有序;垃圾容器固定地点,各种物品物料码放整齐有序,无乱堆乱放和涂鸦广告等现象。
四、病媒防制
院内隐蔽处可根据具体情况,每30米应设置一个毒饵站,毒饵站应大于等于25厘米、有警示标识,及时补充投放毒饵,并应及时清理鼠迹,填补鼠洞。
雨水井里无积水,无垃圾杂物;如有积水,需定期投药消杀。及时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和栖息地,做到无积水、无垃圾、无杂物、无粪便等,院内病媒生物防制水平达到控制标准。门口4月-10月有防蝇帘或开启的风幕机,防蝇帘距地面应小于2厘米,两帘间重叠2厘米,风幕机与门同宽,出风口向外倾斜30度。
五、发热肠道门诊
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单独设置,醒目标识,三区两通道(发热、肠道与普通门诊分别通道,可设专室,避免交叉感染)分别指引,有醒目的墙体或地面引导标识。有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备有非接触式体温计、消毒用品、必要的防护物资等。呼吸道和肠道疾病高发季节有人员值守,医护人员防护措施规范,统一着装,佩戴帽子、口罩和手套。
六、医疗废物贮存
医疗废物暂存间内应有: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医疗废物收集分类、贮存、消毒等相关流程,岗位职责,医疗废物意外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等制度文件。定期开展培训,定期监督、检查(查看资料)。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超过2天;暂存间内不得超量堆放;密闭运输,禁止焚烧医疗废物。贮存地点要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禁烟标识。暂存间有密封措施,设专人管理,与外界应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门应为金属材质,并加锁,木门应从外侧包30厘米高铁皮;所有的门缝必须小于等于0.6厘米。从室外侧不得见未封堵的孔洞和缝隙。医疗废物的门窗应能防蝇或安装防蝇纱网。暂存间内地面和高1.0米高的墙裙必须经硬化或磁瓦等防渗处理,室外进入有上水,室内同乡污水处理系统有下水。暂存间内应配有照明设施,通风设施,紫外线灯和消毒液喷洒等消毒措施。紫外灯应有使用时长记录,并按要求定期监测紫外灯管强度,定期更换灯管。暂存间内醒目处应张贴医疗废物分类标识。定期对废物暂存设施、设备和运送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应有医疗废物入库登记记录,包含有相关科室、时间、医疗废物种类、重量、经办人签字等内容。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医疗废物专用盛器、专用包装物、专用容器,符合相关规定以及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有与本市取得集中处置医疗废物资质的单位签订医疗废物处置合同,并在有效期内,有危险废物转联单。医疗废物入库与转移联单数量重量应一致。
七、医源性废水
医院污水处理由专人处理,并有岗位操作规程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医疗机构应建有污水处理站,设施设备应定期维护,有检修记录,医源性污水的处理排放符合国家有关要求。设施的操作人员应有专门培训。污水处理应有每年专业检测报告,每年不少于两次,检验项目内容齐全,污水经处理后主要污染物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的排放限值。每日监测污水总余氯2次,并登记。带有传染病房的综合医疗机构,应将传染病房污水与非传染病房污水分开。传染病房的污水、粪便经消毒后方可与其他污水合并处理。
八、爱卫组织管理
有关于调整爱国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职责分工的通知,明确下设科室,有专人负责。有红头、文号、公章。有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职责分工的通知,明确下设科室,有专人负责。有红头、文号、公章。
九、预检分诊
预检分诊台有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备有非接触式体温计、消毒用品、必要的防护物资等。一级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门诊入口醒目处设置预检分诊台,标识清晰明显。导诊台、咨询服务台不得与预检分诊台共用。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并公示开设感染性门诊医疗机构一览表。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预检分诊人员能按照各类传染病预检筛查标准对就诊的疑似传染病患者合理进行分诊并准确登记相关信息。有医护人员值守;医护人员防护措施规范,统一着装、佩戴帽子、口罩、手套。
十、预防接种门诊
预防接种门诊制度上墙,粘贴规范。
在预防接种场所显著的位置公示相关资料。包括:
①预防接种工作流程。②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预防接种方法、接种禁忌、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等;第二类疫苗除公示上述内容外,还应公示疫苗价格、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费。③预防接种服务时间和接种门诊咨询电话。④科普宣传资料。公示的内容遇有变化时应及时更新。
门诊接种日检查接种流程标准:
①接种前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充分告知,详细询问受种者健康状况,确定接种对象,规范填写知情同意书。
②接种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做好三查七对,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③接种后告知受种者留观30分钟。
④规范记录接种信息,包括记录疫苗的品种、生产企业、最小包装单位的识别信息、有效期、接种时间、实施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受种者等内容。
⑤增加冷链设备、测温记录、消毒记录。
医护人员防护措施规范,统一着装,佩戴帽子、口罩和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