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90-0/20250805-00001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木城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公共文化服务 | 发布日期 | 2025-08-05 |
文号 | 浏览量 |
2025年7月,保山学院政府管理学院“银龄童心・政暖相伴”社会服务践行团29名师生走进位于中缅边境的保山市龙陵县木城乡鱼塘垭口村完全小学,开展为期16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后期,团队始终围绕“关爱帮扶儿童发展,青春助力边境建设”的主题,在持续扎实推进课业辅导、音乐、绘画、体育等基础服务的同时,围绕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等主题深入调研并开展“走边关”思政活动、结营活动暨文艺表演等,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乡村全面振兴与兴边富民政策,为边境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为边境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基础服务稳步推进,陪伴儿童收获成长。课业辅导坚持分层教学,低段巩固基础认知与运算能力,高段侧重知识拓展与表达训练;音乐活动以红色歌曲传唱厚植家国情怀,绘画课引导孩子用画笔描绘家乡与梦想,体育活动通过团队项目培育协作精神。这些常态化服务贯穿活动全程,在最后的阶段依旧稳步开展,让孩子们在持续的陪伴中收获知识、技能与成长的快乐。
聚焦兴边富民调研,探寻边境发展路径。调研工作紧扣“兴边富民”战略,围绕生计改善、产业发展等核心问题展开。志愿者们深入走访村民、村干部,了解家庭收入结构、子女教育投入及发展诉求、村集体经济惠民政策落地对儿童成长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还专门向木城乡党委、政府请教当地兴边富民政策的推进重点、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等内容。通过多群体调研,团队系统梳理了边境乡村在产业培育、民生改善、儿童成长环境优化等方面的现状与需求,为后续精准服务提供了实践依据。
开展“走边关”思政活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走边关”活动在村党总支书记、木城边境派出所工作人员以及民兵的共同带领下深入开展,实践团成员走进沿途的几个哨所,在实地学习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政教育。成员们深刻理解了“边防是国家安全的屏障,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进一步增强了对“国家”“边境”“责任”的认知,将思政教育的内涵融入实地体验,更坚定了以实际行动关爱边境儿童、守护家园的信念。
结营活动圆满落幕,凝聚关爱与奋进力量。结营活动作为此次“三下乡”的收官环节,以丰富的内容为关爱帮扶儿童的实践画上圆满句号。结营活动开始主持人朱荣凯热情开场,领导致辞肯定了实践团在关爱边境儿童、助力乡村教育方面的努力,强调了持续关注儿童成长对兴边富民的重要意义。随后的学生代表主持的文艺节目表演精彩纷呈,为孩子们颁发证书和奖品,鼓励他们带着关爱与勇气茁壮成长。
在活动的最后,29名师生用16天的坚守与付出,将“关爱帮扶儿童,青春助力兴边”的主题落到实处,既为边境孩子送去了知识与温暖,也在思政教育与实践中锤炼了自身担当,为兴边富民事业贡献了青春力量。实践团将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前行,让关爱与担当在边境大地上持续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