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90-0/20250320-00002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木城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公共文化服务 | 发布日期 | 2025-03-20 |
文号 | 浏览量 |
在中缅边境的龙陵木城,聚居着一支彝族香堂人,他们的火把节筹备总带着一股松脂的清香。他们世代以山为骨,以火为魂,在多民族杂居的边境地带,这里的松香制作不靠烈火熔炼、不靠机器粉碎,而是用祖辈传承的“舂碓”技艺,让松脂与木臼、汗水、歌谣碰撞出独特的香气,将火塘、松香与舂碓声织成族群的血脉图腾。
进山取脂,向山神借一捧琥珀。在木城的花椒村,大家会相约背起竹篓,手持木镰,踩着苔痕斑驳的山径深入密林,去采集百年老松皴裂的树皮下凝结着山神赐予的金红泪珠——松脂。
采脂人手持木镰轻刮,松脂裹着碎屑簌簌落入篓中,仿佛截获了一段凝固的阳光。归途上,竹篓在背绳间吱呀摇晃,松脂与老松皮泛着蜜色微光,恍若背回一篓篓沉睡的火焰。
舂碓为歌,踏碎晨昏酿新香。寨中的水碾房,三架柏木舂碓支起,舂碓形如巨槌,木臼深若人腰,女人们围坐臼旁,将松脂块与晒干的松皮碎末层层铺入臼中。随着一声吆喝,脚踏碓尾,槌头高高扬起,又重重砸下,松脂在槌击下渐碎成粉。据说香堂人火塘终年不熄,灰烬里沉淀着婚丧嫁娶的记忆,与松香交融,便让节日的火把承托起全寨的悲欢。
火把点香,天地同祭绽星河。曝晒后的松香粉,盛在用蛇皮口袋缝制的小背包里。火把节当夜,后生们抓一把香粉撒向熊熊燃烧的松明火把,刹那间火星迸溅如金蝶破茧。松脂的甘冽混着松皮的焦香漫过山梁,松脂甘冽随风弥散,火星如金蝶纷飞。
爆裂的香雾中似有舂碓声隐隐回响。香堂人说,这是舂碓声化作了火中的歌,松香里揉进的日月精气、山灵祝祷与人间烟火,都在这一刻升腾入星河。
如今寨子里虽有了其他粉碎的速成法,但他们仍执着于舂碓制香。舂碓人踩着祖辈的脚印,依旧在每年火把节前把木臼砸得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