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人民政府
索引号 01526292-7/20250825-00001 发布机构 龙陵县镇安镇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卫生健康 发布日期 2025-08-25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其他
预防伤害致残 共创健康生活

2025年8月25日是第九个全国残疾预防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伤害致残,共创健康生活”。

一、残疾预防

残疾预防是针对常见的致残原因,如遗传、发育、外伤、疾病、环境、行为等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预防或减少致残性疾病和伤害的发生,限制或逆转由伤病而引起的残疾,并在残疾发生后防止残疾转变成为残障。

二、主要致残原因

常见的致残原因有三大类:一是遗传和发育因素;二是环境和行为因素;三是伤害与疾病因素。这三类因素交叉作用,造成残疾。残疾分为先天性残疾和后天性残疾。导致先天性残疾的常见原因有近亲婚育,遗传因素,子宫内发育缺陷,父母吸毒、吸烟、嗜酒等不良行为,妊娠期患某些疾病、服用不当药物,生产中胎儿缺氧、损伤等。后天性残疾也称获得性残疾,导致后天性残疾的因素主要有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如乙型脑炎、麻疹、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疾病等;意外伤害导致残疾,如交通事故、工伤、辐射和其他伤害。

三、“三级预防”理念

目前国际和我国对残疾都采取了三级预防措施。

第一级预防是有效预防疾病和致残性伤害的发生,即让人们不得病,不受到伤害。需要通过免疫接种、咨询及指导、预防性保健、选择健康生活方式、重视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安全防护等措施得以实现。

第二级预防是防止疾病和伤害导致残疾,即一旦患病,也不要导致残疾。需要通过早期筛查、定期检查、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早期医疗干预、早期康复治疗等措施得以实现。

第三级预防是防止残疾发生后出现更严重的残障,即就算残疾了,也要想方设法不要造成障碍或减轻障碍。需要通过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康复咨询,支持性医疗及适当的护理等措施得以实现。

四、残疾预防核心知识

(一)关注老年残疾预防:

对于老年群体,脑卒中(俗称“中风”)是致残率非常高的疾病。预防尤为重要:

控制慢性病:有效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度锻炼、戒烟限酒、保持健康体重。

警惕异常信号:一旦出现突发性头晕、肢体麻木、口角歪斜等脑卒中征兆,立即就医。

重视康复:脑卒中后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可使约90%的存活患者重新步行和生活自理,使30%的存活患者能进行一些较轻的工作。相反,不进行康复治疗,上述恢复率仅为5%左右。是否选择积极康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脑卒中后是否残疾及残疾的程度。

(二)重视儿童残疾预防

儿童是残疾预防的重点人群

出生缺陷防控:据《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统计,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为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约90万例,约40%的出生缺陷儿童会发展为终身残疾。婚前孕前保健、产前筛查诊断、新生儿及儿童筛查干预至关重要。

意外伤害预防:儿童天性活泼好奇,但缺乏危险意识,需要家长全方位守护。如要在窗户等高处安装防护设施,防止孩子坠落;教导他们遵守交通规则;为孩子挑选合格的玩具和用品。

(三)中青年疾病致残防控

中青年人群也需要关注疾病致残风险,特别是心血管疾病。

控制危险因素:通过合理膳食、坚持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定期体检、保持心情愉悦等方式进行自我健康管理。

脑卒中年轻化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大城市,三四十岁的患者已成为心血管病的主流人群。

残疾预防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多领域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个人协同发力,从生命源头入手,覆盖全生命周期。以第九个全国残疾预防日为契机,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学习残疾预防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健康生活方式,营造安全生活环境。

预防伤害致残,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幸福生活,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安康美满,也关系到健康中国建设的进程。让我们从每一次出行戴好头盔做起,从每一个家庭的安全隐患排查做起,从每一个工作场所的安全规程遵守做起,携手共创健康生活,共享美好未来!

让我们牢记这些残疾预防宣传口号,将它们转化为实际行动:

- 加强残疾预防,建设健康中国!

- 重视残疾预防,关爱生命健康!

- 预防残疾,从我做起!

- 预防伤害致残,共创健康生活!

- 使用婴幼儿安全座椅,远离交通事故伤害!

- 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做好职业防护!

- 营造安全家居环境,预防老年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