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84-7/20241212-00003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龙山镇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公共文化服务 | 发布日期 | 2024-12-12 |
文号 | 浏览量 |
阿昌族舞蹈“蹬窝罗: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居住在龙陵县龙山镇芒麦村蛮旦、下寨、大田坡、打黑四、寨子的阿昌族人,都要聚集在蛮旦寨脚的舞场上,举行“阿昌大祭”,跳“窝罗开。“蹬”阿昌语为“跺”“窝罗”有欢乐之意,可译为“跳欢乐”。龙陵阿昌族“蹬窝罗”的舞蹈动作,没有固定的传授人,唱词也是口授心记。
“阿昌大祭”即“窝罗节”,是传说中开天辟地的天神“遮帕麻”和地母“遮米麻”的升天之日,届时,设立神坛,供奉遮帕麻和遮咪麻的神像,象征人类出生的有芦和射落假太阳的神弓。由暮陶(巫师)首先赞颂天神的丰功伟绩,然后在请天神用祭品时,舞众在烘干(领舞者)的带领下,起舞“窝罗”。“蹬窝罗”是《则力扎》(“则勒”意为山歌,“扎”意为小嗓)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第一部分为“把套昆”(小嗓唱的“传承调”),第二部分为“把松昆”(大嗓唱的“美丽的袖”),第三部分即为“蹬窝罗”。现第一、二部分在龙陵已经失传。
蹬窝罗原先只在窝罗节上跳,现已延伸到讨亲嫁女、丧葬、盖新屋,甚至打猎归来都要蹬窝罗。舞蹈中的伴奏乐器原来有象脚鼓和胡琴、笛子、洞箫、芦笙三弦等七八种,现已减少到两三种了。
跳窝罗舞时,人们围圈沿逆时针方向而舞。有的装扮成狮子、老虎、水牛、猴子、鹭鸶等,模仿这些动物的各种动作跳舞。狮、虎表示剽悍、勇猛,水牛代表诚实、任劳任怨,猴子表示聪明、机灵、敏捷……蹬窝罗时先迈“狮虎步”,先蹉后跳再蹬,扭身转腰,动作潇洒奔放,古朴率真,刚劲有力,表现了龙陵县阿昌族人民热爱生活、团结向上的精神,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