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碧寨乡卫生院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积极打造“家门口”的中医馆,大力推动乡镇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传统中医服务,努力畅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

坚持传承与创新并行,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碧寨乡卫生院中医馆秉承“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理念,积极探索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之路,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着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小针刀疗法是在古代九针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微创治疗技术,兼具“针”的刺入功能和“刀”的切割作用,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碧寨乡中医馆深入挖掘小针刀疗法的理论精髓,将其与现代解剖学、病理学等相结合,并广泛应用于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炎、腱鞘炎等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有效缓解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24年以来,碧寨乡中医馆运用小针刀技术治疗狭窄性腱鞘炎、肱骨外上髁炎200例以上,获得就医群众的一致认同和好评。
以中医药文化涵养医德医风,将人文关怀融入诊治全过程。一句句体贴入微的日常问候,一次次翻山越岭的下村义诊,一遍遍望闻问切的医者仁心。龙陵县碧寨乡卫生院中医馆秉持着患者不仅要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而且希望不得病、少得病,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的理念。走入中医馆诊室,一面印有“医德高尚暖人心,医术精湛传四方”的锦旗熠熠生辉,中医馆余自龙医生说:“这面锦旗是患者对我们的认可与鼓励,更是对未来我们持续精进医术,提升服务的鞭策。我们中医理疗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将人文关怀贯穿诊疗全周期。对于来中医馆看病的患者,我们的诊疗也是持续跟进的,借助微信群为大家科普中医药知识,不定期在群里发布一些能在田间地头找到中医药草的图片、功效、用法等相关信息,让大家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医药草,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中医药草知识,真正做到不治已病治未病。”龙陵县碧寨乡卫生院院长洪济顺表示,我们中医馆不仅面向上门就医的患者,而且对难以就医的特殊群体提供了下村义诊活动,为他们测量血糖血压,进行把脉问诊。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同时,还普及了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提升了村民的健康意识。大医精诚,仁心仁术。一面锦旗,是期望也是动力;一个微信群,是传承也是创新。一次下村义诊,是义务也是责任。
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基层中医药人才高地。碧寨乡卫生院中医馆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核心任务,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医疗团队。在人才引进方面,碧寨乡中医馆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引进中医药院校优秀毕业生充实人才队伍。同时,设立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工作站,聘请名医专家坐诊带教、传授经验,深度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目前,碧寨乡中医馆拥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助理医师3名,形成老中青结合的人才梯队;在人才培养方面,碧寨乡中医馆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定期选派骨干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同时积极开展院内业务学习、病例讨论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近三年来,碧寨乡中医馆累计派出进修人员6人次,3名医师在此期间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有效提升了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龙陵县碧寨乡卫生院中医馆的医生们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面对患者主动沟通病情和治疗方案,回应疑问和关切,不断改善治疗效果。从中西医融合创新的小针刀技术到人文关怀融入诊治全流程再到中医药科普与人才队伍建设,龙陵县碧寨乡卫生院中医馆成为推动碧寨乡经济、健康等多领域发展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