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陵县木城彝族傈僳族乡以党建引领、技术赋能、资源整合、品牌增效“四轮驱动”,全力推动咖啡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探索出“党组织引领、多主体联动、全链条升级”的特色发展路径,让“党建链”激活咖啡产业好“钱”景,振兴路上“咖”香四溢。

木城乡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深化党员联户“五个一”主题实践,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推动鱼塘垭口村党总支与龙陵县盛兴咖啡专业合作社深度协作,党员带头发展咖啡产业、学习种植技术、开拓市场,密切党支部与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四方联系”。目前,全乡咖啡种植户559户2600人,其中党员120人;通过硬件设施经营权作价入股、合作盈亏利润双绑、经营收益二次分红,构建起“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咖农”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了一批农村实用人才,仅芮语咖啡有限公司就已与480余户2230余名咖农达成合作。

在技术赋能上,木城乡加强与科研院校、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邀请云南省农科院热经所专家开展技术培训指导,组织180余人次分6批赴潞江镇、镇安镇等咖啡基地、龙头企业考察学习;引进专业人才牵头试验水洗、日晒、蜜处理等加工方式,接待外地咖啡企业及咖啡爱好者50批次,主动融入保山咖啡产业生态圈,积极参与云南咖啡生豆大赛、龙陵咖啡文化节等活动,均取得良好成绩。同时建立“专家授课+田间培训”技术服务体系,成立由乡技术人员和合作社骨干组成的咖啡产业技术服务小组,定期下田为农户解难题、授技能。近年来,累计开展培训20余场次,覆盖2000余人次。

在资源整合方面,木城乡引导合作社与559户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借助订单农业鼓励农户以土地、劳动力入股参与经营。2024年合作社盈利18.7万元,向社员分红10.7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咖啡干豆销售均价同比提高2.5元/千克,预计2025年带动农户人均增收超万元;同时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639万元,依托边境幸福村建设,建成咖啡坚果初加工厂1个,实施水肥一体化改造2个,建设取水池8个、灌溉管网3公里,硬化产业道路8.65公里,实现咖啡从“种子”到“杯子”的突破。截至目前,合作社年均提供务工、种植等岗位6000余人次,发放工资100余万元,以创业促就业、以用工带增收。

在品牌增效上,木城乡持续推进咖啡庄园建设,引导企业与合作社走精品咖啡路线,注册“芮语”“等谷”等品牌,构建“咖啡+直播+电商”营销矩阵,借力电商拓宽渠道,产品远销国外。在种植模式上,通过“企业示范种、大户承包种、村集体带头种、群众扩面种”四种模式,探索“立体农业+咖啡”生态种植,推进“卡蒂姆”品种更新换代,尝试萨其姆、瑰夏等品种规模化种植。2024年咖啡鲜果亩产达360公斤,较2021年增加49公斤,每亩增收780元。截至目前,全乡咖啡种植面积10485亩,预计产值约147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