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边塞木城
木城:绘就宜居宜业乡村新画卷——木城乡召开人居环境提升暨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29日 09:18 浏览:[] 作者:董秀芬 来源: 打印

为进一步激发全乡落实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活力,提升人居环境,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共同营造整洁、美观、宜居的家园,8月26日木城乡召开人居环境提升暨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助推乡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驻村第一书记、市级强边固防突击队员;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乡村振兴办、集镇办、项目办等负责同志;各村(社区)支书、主任、副支书、副主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各村民小组长、支部书记等参加了会议。

第一站 木城社区等养自然村

深挖文化内涵,突出乡愁乡恋,在睦邻友好广场上的四个篇章雕塑前、在一眼观两国(缅甸、中国)、看三地(保山、德宏、临沧)、望云海的观景台上感悟民族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感恩湖边上的食用玫瑰、三月桃、贡菊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养殖小区里的生猪和肉牛养殖揣鼓了群众的腰包,党员驿站传承着我们的革命薪火和红色根脉,筑梦墙诉说着广大木城青少年对家乡发展的理想和愿望。

第二站 鱼塘垭口富宝新村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上,鲜活的文化图腾讲述着少数民族从农耕到乐舞的过往,星星点点的痕迹,留下的美丽乡愁,穿过党建长廊,每户门前的红旗迎风飘扬展示着大国风范,用竹子、瓦片、红砖等材料打造的“微菜园”“微花园”“微果园”“微景观”用最小的投入创造出最好的效果。

第三站老满坡村裕民组

在多民融合的搬迁点裕民党支部的活动广场上,站在习近平总书记给各族人民的寄语前,领略各民族的交融与发展。站在观景台上,看着搬迁前原老满坡组的居住地,身后的搬迁点充满了乡土气息,保留乡村风貌,没有大拆大建、不求千篇一律、不搞一个模式,留住田园风光和乡村记忆。呈现出一幅各村寨群众团结协作,互帮互助,齐心协力、联手共建美丽家园的动人画面,文化墙传承了优秀家风家训,营造了良好的文明氛围,一幅“天蓝、地净、水清、人和”的画面跃然纸上。

第四站花椒村塔上水组

走进花椒村塔上水组,一条平整洁净的村道在乡间蜿蜒飘逸,周边民居整齐划一,在村庄屋场安装路灯,开展了村庄绿化美化,形成道路绿化带、房前屋后花果林、办公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村庄绿化格局。

第五站乌木寨光坡自然村

美丽的彝族村寨,四周有青山绿水环绕,景色宜人,村庄依山就势,一幢幢“四合院”式房屋,错落有致,自然朴素,古老与现代的有机融合,让彝族村寨美如世外仙境,宽敞大气的活动场承载着彝族悠久的文化,各式建筑物与周边环境自然地融为一体,正是“白云深处有人家”的真实写照。村庄道路宽敞顺直,四通八达,一条梦想路、一卷彝族文化墙、一个边疆红心湖、一座边境国旗台、一个怒江观景台、一个民族特色活动室、一座边疆党建主题碑,让这里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利用非遗文化山歌、小调等文化元素,让文化通过乡村建设得到借力传承,留存了乡村记忆,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优质载体,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村寨特色新村呈现在边境线上。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一场“大考”,考的是精神状态,考的是能力水平。木城乡将不断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形成上下一心、合力共建的良好工作局面;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结合各村(社区)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四微”建设活动。压实主体责任,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发扬奋斗精神,勇于担当作为,确保“干部思想作风转变”战役打到实处、打出气势、打出成效,切实提高“谋”的能力和“干”的水平,强化乡村主人翁意识,让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推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