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边塞木城
木城:党建引领促建设 美丽乡村展新颜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14日 08:39 浏览:[] 作者:董秀芬 来源: 打印

木城乡以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继续深入推进农村地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整合各类资源,让全乡环境“提档升级”,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党群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让农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

规划部署“精细化”擘画乡村新蓝图。通过召开美丽乡村建设部署会议,重点分析了乱堆乱放、垃圾治理、村容村貌、生活污水治理、公厕管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动员。各村对标对表、举一反三,互相学习,比进度比美度,紧盯薄弱点、顽固点,横向比较找差距,纵向点评比短板,形成干群齐参与的人居环境整治热潮,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目标任务“清单化”示范创建见实效。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要求,做到工作再细化、责任再落实。在实施美丽乡村整治中,木城乡积极践行“干部做给群众看,党员带着群众干”,把群众“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做到包村领导“亲自查找问题、亲自安排落实、亲自督促整改”,切实发挥以上率下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确保全乡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落实落细落小。全力推进挂村领导包村,村“两委”成员挂片,支部委员、小组长包组,党员中心户包网格,网格小组长包户,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广大村民集体参与,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督治理体系,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因地制宜“特色化”统筹推进全覆盖。结合村寨实际和群众需求出发,立足当地自然条件、产业发展、民俗文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动群众就地取材,用竹子编好篱笆,打造“微菜园”“微花园”“微果园”“微景观”,全面提升村域风貌。在原有形态上进行完善,展现木城乡土特色、留住独特的木城乡村味道,留下浓浓的乡愁。让乡村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宜居家园。各村(社区)自发组织开展活动,积极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潮中来。聚焦“三堆六乱”、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问题,实施村庄绿化、硬化、亮化、净化、文化等“五化”建设行动,认真清扫家里家外环境卫生,规范摆放柴堆、农用器具,绿化美化庭院环境,共同做好村内人居环境,建好村内家园。

筹资聚力“多元化”乡村建设增活力。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探索建立“配套资金+社会帮扶+群众自筹”的多元化筹资机制,通过乡村支持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以群众义务种植和养护为基础,充分体现了以民为主,不等不靠,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设。把“竹篱笆”“柴火垛”等农村特色与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文明创建和特色文化建设相结合,着力提升全乡农村“颜值”和群众的生活品质,凸显整治推进的亮度,真正达到环境面貌、文化内涵、生活品质整体提升,为谱写美丽乡村画卷添上靓丽的一笔。

木城乡将以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持久战为依托,以只争朝夕、一鼓作气的干劲,以“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以“绣花工夫”“工匠精神”,通过干部示范、党员先行、广泛发动、人人参与,推进村庄亮化、绿化、硬化、美化等基础设施的全面优化,实现乡村振兴的完美“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