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木城边境疫情防控一线,定格下许多瞬间,或饱含温情,或令人动容,或给人力量!从晨光熹微的清晨到丽日当空的正午,从大雨滂沱的下午到酷暑难耐的深夜,平凡的付出,无怨无悔,只因我们坚守的初心,日雨夜,始终行走在19.71公里边境线上,只为心中不变的责任。
绿根河卡点是从勐糯方向通往木城的第一个卡点,是加强疫情防控,严防死守边境一线的第一道屏障,为筑牢防控堡垒的第一道墙,堵卡人员每天按照两班倒的模式进行轮换堵卡,做到不漏一车不漏一人,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边境安宁。高温炎热、灰尘四起,蚊虫叮、蜂蛰、被蛇惊扰,无信号已是这个卡点的常态,但是所有人员“辛苦并快乐着”,平凡的付出,无怨无悔,乐在其中,也有所收获,堵住了许多假借游玩、钓鱼、走亲戚之名跑进木城的陌生面孔。根据之前带班领导闫能禄的回忆:“记得今年大年初二凌晨一点多的时候,我跟两个值班的同事在火塘边烤火,突然听到帐篷旁边有响动声,可能是长期在卡点的缘故,我很警觉地跑过去,突然看到一个人影,应该是想偷偷躲过卡点检查跑进木城,看到我们拨腿就跑。看着情势不好,连忙喊起同事追赶。为保险起见,我折回来开车,并立刻打电话向上级汇报,紧紧跟着他,追赶过程中他掉下10多米高的坎子下,但是因为天太黑,地形复杂,根本找不到他的位置。后来支援的人到了,才一起齐心协力把他从坎子下面找了回来,联合派出所把腿脱臼的他送到医院进行隔离治疗,最后证实确实是个有不良企图的人。这样的人可能会有很多,所以这就要求在卡点值守的我们必须细之又细,堵住一切发生类似情况的可能,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坚决扛起守边护边责任,对得起身上肩负着的神圣使命。”
你也许见过夜幕下城市里的灯光璀璨,霓虹闪耀,但你见过傍晚在边境线巡逻小道上若隐若现的电筒光吗?见过深夜边境执勤点简易帐篷上泛黄的灯光吗?也许你都没见过......他们正在用他们的身躯构建着一道又一道边关铁卡。巡边路上有一个特别的战队叫“蜂猴战队”,一直坚守在老厂渡口,名字来源于他们在怒江沿岸公路开展日常巡逻工作时,发现了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蜂猴,为确保它的安全,一直在在路边守着,直到它安全离开。经过这个事件,大家一开始开玩笑说这个队就叫“蜂猴战队”,到后来“蜂猴战队”的精神一直延续到了每个队员身上。这个卡点是条件尤为艰苦的卡点之一,但战队队员们自力更生克服伙食,缺电,交通等问题。天晴,灰尘四起,下雨,道路泥泞,车子都会打滑,只能全靠步行巡逻,风油精、清凉油也不能阻止蚊子的叮咬,一下雨巡逻一圈下来衣服外面全是水,里面全是汗,裤子、袜子全湿透。但是看着迎风飘扬的鲜红党旗,回忆入党之时的铮铮誓词,践行入党誓词,就在此时、就在脚下……
在木城的边境线上,这样的卡点、执勤点不止一个,有发现巨大蜥蜴的“大蜥蜴战队”、有常有蝎子出没的“毒蝎子战队”、“银环蛇战队”、“黄猴战队”等等。山高、雾大、林密、草深、河水湍急、道路泥泞……来回巡边的枯燥,毒虫蚊子的叮咬,远离亲人的思念,无不考验着他们的体力和意志,顾不上烈日骄阳,也顾不上汗透了的衣服,更顾不上站得僵硬的双腿,“坚守”就是他们心底的信念,这群坚守在木城边境线上的一线战士,用担当诠释忠诚,用脚步筑起了疫情防控的牢固防线,在边境线上书写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