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城乡位于龙陵县县城南部怒江下游北岸,是龙陵县唯一的少数民族边境乡。乡政府驻地距县城153公里,国土面积234.2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9.71公里。全乡辖5个村(社区)、52个村民小组9466人(抵边村社区4个,抵边自然村29个6133人),党组织31个,党员417名。境内边境线以怒江为界(无界桩),有省级通道1个(木城通道,2018年已关闭),没有口岸、便道、非法便道(渡口)等。设边境派出所1个,抵边警务室5个。
突出党建引领,构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边新格局
始终坚持党建工作与强边固边工作双推进,两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确保工作落实到哪里,党组织就跟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木城乡紧密依托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围绕“打防管控建”一体化推进和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思路,完善由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军警为主、部门协同、民众参与的“五位一体”联防联控机制,推动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牢固树立守边有责、守边负责、守边尽责固防强边责任,全面抓实边境管控治理,形成“寨寨是哨所、户户是堡垒、人人是哨兵”的群防格局。
突出守边固边,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充分调动群防群治队伍力量,深入开展打击整治涉恐、涉毒、走私、诈骗、偷越国(边)境、越境赌博、枪爆等跨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切实维护好社会稳定、边境安宁。通过全力打击跨境违法犯罪,坚决落实“外防输入”要求,制定出台系列举报奖励、严厉打击措施办法,目前未发生从木城乡边境直接偷渡入境的案件。
突出人防技防,全面提升边境管控体系建设
推行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建立重点单位、道路防控网,有效整合巡防力量,对19.71公里国境线开展24小时常态化巡逻。已在边境全线架通10千伏电线,安装了集警戒、人脸识别、电子围栏信息采集、喊话“四合一”功能的38个雷达波摄像头(预计再安装14个),实现边境线全区域全覆盖。在木城边境派出所设立强边固防视频监控中心,抽调民警、辅警组建工作专班,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对19.71公里国境线、30公里沿江边界线、各村(社区)主要路口区域进行全天候巡逻监控,最大程度上完善了智慧边防体系。同时,结合“平安乡镇”建设要求,以农村、社区为重点,对重要部位、复杂场所、农村薄弱地区、沿江一线实施“雪亮工程”全覆盖,计划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126个,基本实现了覆盖村(社区)主干道、重点路段、重点区域的常态化、专业化、网格化道路治安防控网,做到了边境管理分地段、定专人、定责任、定任务、有记录。目前,建有抵边警务室5个,设置卡点3个(鱼塘垭口隔界洼卡点、绿根河卡点、边防连自设卡点)。
突出团结和谐,抓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依托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工程,坚持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作为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巩固边境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建立“党政军警民”联防联控体系,定期开展边境巡逻、巡查,在维护边境的同时,增进了军警民血浓于水的感情,增强民族群众维护边境稳定的主人翁意识。加强对涉外人员的动态的管理,防止境外敌对势力以民族或宗教的名义搞渗透和破坏。通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精细化管理,全乡呈现出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采取“互联网+民族团结”工作模式,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创建县级示范点5个。2019年9月郭玉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2020年10月木城乡被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表彰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16个小组被表彰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突出平安建设,深入推进乡村有效治理
始终把维护边境安全和构筑边境疫情防控坚强防线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坚决筑牢维护边境稳定安全屏障。深化“党政军警民”联创共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建立健全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边民补助实施办法、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为有力抓手,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提升乡风文明。持续巩固压实国门无诉讼社区、国门无发案社区建设力度,提升“三级三次”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成效,大力实施“平安木城”“法治木城”建设,全面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乡党委书记兼任驻地解放军部队政治指导员、边境派出所所长兼任乡党委副书记、边境派出所民警兼任村(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体制机制,持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续深化“国门党建”、“军警地共建”、“云岭先锋”系列创建,规范“红旗飘飘”、“村村广播响”常态化运行管理,开展“唱国歌、升国旗、走边关”活动和爱党、爱国、爱生活、爱劳动、爱家乡“五爱”主题活动,引领边境各族人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突出严防死守,全面抓实疫情常态化防控
以“一线封控、二线查堵、抵边村寨封闭管理”为措施,认真落实好“五个管住”,坚决堵住境外疫情输入关口。升华“3户5户”联防联控机制,扎牢联防联控网,坚持“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原则,压实压紧村组干部和网格员联动防控责任。对“三类重点人员”实行分片挂包责任机制,进行动态研判,精准管控。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压实19.71公里国境线人防技防措施,全面强化边境一线管控。深入开展“龙城飞将”专项行动,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累计设置卡点33个,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坚决堵住境外疫情输入关口。持续压实德宏返乡人员、涉缅婚姻家庭、木城境内缅籍务工人员、木城籍在外务工人员管控。加强人群密集场所管理,严格执行扫码亮码措施,完善学校、卫生院、养老机构等特殊场所防控措施。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监管,严厉打击境外高中风险地区冻品走私、销售等违法行为。持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抓好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倡导群众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讲卫生健康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突出强边富民,着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围绕“基础提升、经济发展、生态宜居、社会进步、乡村治理”目标,深入实施边境小康村和抵边新村建设。扎实推进木城等养自然村“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综合治理”守边固边工作模式,加快建设边境农贸市场,依托兴边富民集镇改造提升工程,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通过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改善集镇人居和交通环境,完善集镇功能,引导群众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把边境农村建设成为沿边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不断提升沿边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符合补助范围标准的边境常住农村居民,按照国家标准发放边民补助,激发边民巩固边防的积极性、主动性,国家意识、国门意识大幅提升。2020年全乡共补助2184户6861人(占统计人口的7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