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首届木城·香堂彝族火把节在花椒村坪子寨举行。活动期间,各村代表参加激烈的传统比赛(打陀螺、拔河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以及丢包(绣球)表演、精心策划的本土彝族文艺表演深受民众喜爱,其中融入的脱贫攻坚脱口秀快板深入人心,精彩绝伦。随处可见的身着传统服饰的彝族帅哥靓女,都让到场的嘉宾和群众直呼:“火辣辣的美,完全看不过来!”
文艺晚会结束后,夜幕降临,进入最精彩环节。以取火仪式拉开序幕,随着缕缕升起的青烟,祭祀者念诵着祭祀火神的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旁的竹片摩擦取火引来无数人围观欢呼,随着木棒的反复搓转,终于取得了火种,大家用这火种点燃陆续回家祈福。随后火种返回会场,在县政协李连美副主席及我乡领导的带领下无数小火把点燃广场主火炬,熊熊烈火蹿红夜空。熟悉的木城打歌调响起,大家围着火把载歌载舞,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
举办本次活动以“火把会”为契机,打好我乡民族文化这张牌,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重心为依托,把文化脱贫作为精神脱贫原动力,更好的传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化,加大挖掘和开发木城民族文化资源,使文化产业的富兴实现文化富民。
链接:香堂人的信仰:把乌鸦、水牛作为一种图腾
有这么一个传说:相传很久以前的一天,电闪雷鸣,浑水朝天,香堂人整个村落都被洪水淹没,剩下一对童男童女趴伏在一个很大的葫芦上,随波逐流,洪水不停地翻滚,远看葫芦要被浪打翻了,这时候,一天神正好经过,便化作一只乌鸦,飞到葫芦上将葫芦啄开个洞,把童男童女放了进去,再塞好。等洪水散去后,乌鸦再将葫芦啄开,这对童男童女得救,童男童女长大后结为了夫妻,香堂人才得以传继。为了感恩,每年的大年初一,香堂人的第一碗饭都会在家里面供奉给乌鸦,以表达内心的感恩之情。
牛是作为最勤劳的动物,在香堂人的口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庄稼无牛白起早,生意无本白操心”,在他们眼里一头牛抵10个劳力。最下面用竹片编制成的箩,香堂人叫它五子五宝箩,象征着五谷丰登。勤劳勇敢的香堂人,通过自己的劳作,获得满满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