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热土勐糯
褚橙产业带动群众脱贫增收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23日 10:46 浏览:[] 作者:徐艳芬 段瑞晓 来源: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说,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通过发展产业,可以帮助困难群众解决贫困问题,实现脱贫致富。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自脱贫攻坚以来,勐糯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各级有关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2014年成功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云南恒冠泰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投资建设了万亩褚橙基地,概算总投资10亿元,打造以柑橘类为主,集种植、加工、收储、包装、流通、产品研发、信息服务于一体的水果种植基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万亩褚橙种植基地1个、综合实验楼1栋、15万吨选果加工生产线1条、冷链物流中心1个、有机肥加工厂1座、苗圃培育基地1个。自项目落地以来,勐糯镇坚持以产业推动、精准扶持为抓手,以全局谋划、个性帮扶、龙头企业带动等手段,引领勐糯农业规模化发展、带动群众稳定脱贫增收致富,始终把褚橙产业当家业、把褚橙的事当家事、把褚橙的人当家人,全力支持、全心服务,和企业一起不断探索和实践,找到了一个产业化发展、精准化扶贫、精细化管理、网络化运作的有效方法,开创了“一租二包三分红”的土地有序规范高效流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农业产业集群的“勐糯褚橙模式”,积极开展“脱贫致富一带两帮”行动(即党员带群众,先富帮后富、先脱贫帮后脱贫),通过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等形式,使贫困群众学有人帮、干有人带,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使褚橙产业成为了带领群众稳定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

以规模农业为基础,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建立土地流转租金增长机制。完成土地流转10238亩,涉及345户1582人,土地租期为30年,每十年为一个调租周期,第一、二、三个十年租金每亩每年分别为300、400、500元。土地租金分6期付清,每五年付一次。目前,兑付土地流转金345户2748万元。

建立基地管理户和就近务工收入增长机制。按2000—2500株25—35亩划分为一个基地单元,每个单元配置2名产业工人,并优先将土地出租户返聘为产业工人。以丰产期亩产5吨的标准来计算,产业工人每年每亩实现收益4000—5000元,每年每个基地单元产业工人实现工资性收入10—15万元,目前共划分216个单元,每年工资收入624万元,其中,建档立卡户75户,管理苗木86321株,收入216万元,户均2.89万元。同时,就地招录技术管理人员47人,吸收返乡大学生1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人,每年直接就地就近带动500人就业。截至目前,共临时用工1023人、8.3万人次,务工收入580余万元,其中,建档立卡户253人、3.5万人次,获得收入230余万元。

建立产业反哺增长机制。定植后第五或第六年(根据果树情况)开始,按照种植管理农户年度种植管理收入总额(不含树苗费)为基数另提取15%作为产业收益提留反哺基金,按照农户出租给公司的土地面积补助反哺给被租地农户。按1元/公斤、4000—5000公斤/亩测算,土地出租户每年每亩可获得600—750元收益。据统计,2019年实现产业反哺基金300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0万。

建立村组提成奖励机制。定植后第四年挂果期开始,按照种植管理农户年度种植管理收入总额(不含树苗管理费)为基数再提取1.5%作为项目协调经费,主要用于镇、村(社区)、组项目协调经费和村级公共事务支出。按1元/公斤、4000—5000公斤/亩测算,每年每亩提取60—75元作为社区经济收入。据统计,2019年获项目协调经费45万元。

以“五化理念”为核心,建立绿色发展机制

坚持工业化发展理念。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在种植、生产、销售各个环节进行成本精细化核算,保证公司、集体和农户利益。

坚持标准化发展理念。细化明确地块、水肥、鲜果单体的标准要求,严把各个环节、各项产品的质量关。

坚持生态化发展理念。普及使用喷灌滴灌技术,自产有机肥,实行全程生态防控病虫害,较好保护了生态环境。基地建设以来,共生产有机肥30000吨,目前储备原料20000吨,共向农户收购牛粪、羊粪28500吨,群众获得收入569万元,其中建卡户群众获得收入130余万元。

坚持品牌化发展理念。将“褚橙”品牌视为企业生命,严把质量关,对种植、生产、销售全程进行跟踪服务,确保“褚橙”品牌在全国家喻户晓。

坚持规模化发展理念。推行“公司+基地+农户”连片集中种植发展模式,并进行配套厂房建设,有效带动一、二、三产业集群发展,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发展效益。如,褚橙项目落地带动主项目区勐糯镇田坡社区集镇街道亮化、美化、绿化全面完成,建成农贸市场,实现集镇提升改造。拉动新开各类餐饮、小吃、宾馆等15家,带动80余人就近就业,每年增加群众收入2.5万元/人。推动成立了有40余辆大货车的康成货运公司,拉动仓储物流业得到全面发展,年收益60余万元。

保障劳动力就近就业,建立服务保障机制

以褚橙产业为纽带,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党建+产业”的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干出样子、企业闯出路子、群众赚到票子。公司及时成立龙陵恒冠泰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公司党支部适时与勐糯镇青年党支部、田坡社区裕民党支部等基层党组织进行交流互动,在公司与政府、公司与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并组织开展了“脱贫致富一带两帮”(党员带群众,先富帮后富、先脱贫帮后脱贫)活动,通过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等形式,使贫困群众学有人帮、干有人带。同时,勐糯镇充分利用褚橙企业的龙头带动优势,在田坡社区成立了康成中介综合服务部,为公司招收工人和当地群众就地就业提供便利化服务。公司每年直接就地就近带动500人就业,截至目前,公司就地招录技术管理人员47人,吸收返乡大学生1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人,每年直接就地就近带动500人就业,截至目前,共临时用工1023人、8.3万人次,务工收入580余万元,其中建档立卡户253人、3.5万人次,获得收入230余万元。

打通流通体系拓市场,电商扶贫促增收

坚持把电商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新利器”和“新平台”,不断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扶贫”的有效方法,2019年10月10日,褚橙牵手拼多多达成战略合作,全面打通了褚橙“线上”流通体系,借助拼多多“人为先”的“货找人”模式,把消费者对褚橙和云冠橙的长周期分散需求归集成短周期的批发需求,完全发挥了“拼多多”市场把控强、用户体验好等独特优势,使褚橙和云冠橙利润空间更大、中间渠道更少,消费者通过在线上栽种虚拟褚橙果树的方式,体会到一棵褚橙树成长的过程,线上“褚橙”成熟后,消费者将收到5公斤免费包邮的基地直供实物褚橙,实现“物质与精神双重消费”。通过进一步拓展产品的销售渠道,让产供销“一条龙”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尤其新电商平台的搭建,让农业产业化和数字农业无缝对接,不仅让褚橙成为企业茁壮成长的“摇钱树”,更成为受益区农户脱贫增收的“聚宝盆”,更成为当地产业振兴的“火车头”,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子,明确今后发展目标

抓基地,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完成未种植土地的褚橙种植,加快推进小水坝、水管网建设,依托拼多多、生活网、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促进产业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抓配套,提升褚橙基地的保障供给能力。加快建设综合实验楼、鲜果冷藏库等配套设施建设,尽快启动科技培训中心建设项目,建立以褚橙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每年为龙陵输送不少于200名的水果种植方面人才。

抓辐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勐糯为核心基地,在平达、碧寨、腊勐、木城等周边乡镇配套建设农产品包装盒(袋)生产厂、农产品销售中介组织、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基地等,衔接带动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形成集生产、加工、经营、旅游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娱乐、住宿、餐饮、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在多个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户三者之间搭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将整个项目区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

截至目前,完成土地流转10238亩,涉及345户1582人,种植10000亩48万株,建成占地80亩普通育苗基地1个、年产4万吨有机肥加工厂1座、管理用房154间,培育种苗65万株。建设园区主干道路124千米,架设高效节水热镀锌管网27万米,形成蓄水能力约20万立方米,2019年挂果7437吨,实现产值3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