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茶乡平达
平达乡村少年宫里学非遗,让农村孩子快乐筑梦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11日 16:19 浏览:[] 作者: 来源: 打印

带着花的芬芳,披着叶的绿裳,走进五月的平达中心学校少年宫,走进筑梦的初夏,走进多姿多彩的平达乡村少年宫看师生们如火如荼地快乐学习,快乐活动。

平达乡村学校少年宫位于平达乡中心学校内,于2012年12月开始筹备,器材设备共投入资金61.6万元,2013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少年宫开设了21个活动项目,室内有舞蹈、电子琴、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经典诵读、计算机、剪纸、科普、象棋10个活动项目;室外有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武术、舞龙、滚铁环、打陀螺、腰鼓、鼓号队、嘟哒哒体育竞技11个活动项目,其中的舞龙、打陀螺、嘟哒哒是平达乡村少年宫最具特色的项目。

乡村少年宫活动每逢周五下午在校园里全面展开,同学们一个个激情高涨、兴致勃勃地参加各自喜欢的项目。各个兴趣班里不时传出孩子们阵阵欢声笑语。书法室里,墨香扑鼻,孩子们静气凝神任柔软的毛笔在宣纸上行云游走;舞蹈室里,孩子们随着优美的旋律翩翩起舞;琴房里孩子们用灵巧的双手弹奏着快乐的音符;科技室里,孩子们趣味丛生,情绪高昂;运动场上,孩子们各显神通虎虎生风;武术课上,学生们叱声震天,一招一式间颇具侠者风范。更让孩子们神往的是少年宫的腰鼓队、鼓号队,更是阵容强大,精气十足,每一个鼓点都传出了每一个农村孩子梦想与自信。

近年来,平达乡还充分挖掘本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民间民族文化,平达中心学校围绕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将其有机融入到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之中,倾力打造极具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活动进校园”。学校秉承“给学生创造快乐地体验,帮学生养成健康的身心,让每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的教育理念。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教师自身爱好及专业特长安排具体活动辅导员,非遗物质和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到校外聘请非遗文化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到校担任义务辅导员,如嘟哒哒、舞龙、打陀螺等。

嘟哒哒是傈僳族民间体育竞技活动,傈僳语为“快来玩,大家快来一起玩”,流传于平达乡黄连河傈僳族村寨内,长久以来,受当地傈僳族文化的熏陶,嘟哒哒体育竞技活动也深受汉族同胞的喜爱。“嘟哒哒”用十多片草叶根部交叉折叠,编成每边约四厘米的四方块,留下草须,再用一部分草叶裹成比拳头稍小的草球,放在编好的草板上,把四方块上的草须从四边收拢,包住草球,捆紧,把余下的草须撕成细条。玩“嘟哒哒”极少受时间、场地的限制,可单人对打,双人对打,男女混合多人对打。接球人用单手或双手掌心往高处抬击草球,高处不限,双方都不许扣杀,球落地或身体其他部位触球者为输。

打陀螺作为平达乡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每逢过年时都会开展历时5天的打陀螺比赛活动,在社会及家长的影响带领下,平达的很多中小学生都对陀螺有浓厚的兴趣,对打陀螺有一定的基础。陀螺班在于培养学生对陀螺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自开班以来,已培养出了很多优秀陀螺选手,为今后平达乡陀螺文化的传承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舞龙俗称耍龙灯,是一种中国民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也是平达乡传统的民间民俗文化。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庆祝。老百姓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传统的一种民俗文化。在乡村少年宫里开设舞龙兴趣班能联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增强民族认同感, 提高民族凝聚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浓郁的民族风格、鲜明的表演和欢快的氛围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为学生所接受; 舞龙运动能丰富校园文化, 为学校、家长及社会所支持和乐见。

平达乡村学校少年宫的顺利开设,给农村孩子提供了筑梦舞台,让一个个美好的梦想,在学生心中开花,在校园中结果,最终放飞农村孩子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