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象达油纸伞,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油纸伞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遮风、挡雨、防晒、装饰、收藏、艺术表演等多种用途,是龙陵县历史上对外交流的独特工艺品。

20世纪60年代是象达油纸伞的“黄金时期”,曾集体开办过纸伞厂,现只保留着零星以家庭手工生产的制伞人家,传统的制伞的72道工艺一直延续至今。

青石小巷里,王亮毕一家正在有条不紊地制作油纸伞。1999年,王亮毕的父亲王立魁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亮毕于2007年放弃了货运生意,回家继承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手艺,与父亲一起制作油纸伞。

纸伞制作工艺极为考究,在制作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划伤手,几十年间他的手上已全是伤痕,经过十几年的磨练,他的技艺逐渐精湛,由于纸伞制作工序繁杂,受天气影响较大,一年的产量也就300多把,制作繁琐的油纸伞所带来的收益逐渐减少,对于一个供养2名大学生的农村家庭来说,家庭生计都难以维持。



但王亮毕一直默默守护着这项传统的技艺,在象达镇人民政府的鼓励下,他不断更新制作工艺,设计了大、中、小不同样式的伞面,打破传统伞面千篇一律绘制梅花的局面,不断创新设计,改进伞面颜色,根据顾客需求定制伞面图案,使山水情怀融入非遗技艺,寓教于乐融入传承。

一把看似简单的纸伞,需要传承人用一生的坚守去传承,为我们的文化寻根留存微弱而永续的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