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象达,大家津津乐道的有诸如朱家庄、张剑秋故居这样的历史名人名居;有历经百年沧桑雨露不变的风雨桥;有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华的纸伞文化;更有那口耳相传人人夸奖赞扬勤劳贤惠的象达姑娘。而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一位老者,一位象达的老艺术工作者,他对象达一直有份难舍难割的情缘,深深地都嵌在了他创作的歌曲里。
这位令人敬仰的老人名叫马家福,他虽然没有什么丰功伟绩,确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象达人,曾是德宏民族歌舞团的老演员,退休后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了象达这片他挚爱着的热土,把余晖和回忆驻留在了这里。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是马老师的四个优秀作品和他创作的初衷,接下来请大家一同随我走进这优美的旋律和歌词的背后共同去领略不一样的魅力象达。
(附:马老师图片)
篇章一:《象达颂歌》
象达,群山环抱,青山绿水,空气清新,自然美丽。村庄星罗棋布,翠竹绿树掩映,仿若人间仙境。域内象达河与苏帕河并流,随后两河汇聚奔向碧波荡漾的怒江。苏帕河十余里流段连续建有五级水力发电站,属地方建筑一绝,蔚为壮观。勐堆勐蚌高山草地肥美,有“风吹草低见牛羊”之境景,是名不虚传的龙陵“小香格里拉”。象达,历史名人众多,朱晓东,朱家壁,冯云是卓越代表。目前,多姿多彩的侨乡小镇正向我们健步走来,我们不觉吟唱这首发自内心深处的《象达颂歌》,在心底默默祈盼象达未来更幸福,更辉煌。
(附:1号歌曲《象达颂歌》图片)
篇章二:《美好民谣》
“象达姑娘龙陵雨,芒市谷子遮放米”这民谣在云南千百年传扬,要把它写成歌,却总觉得无从下手,无法写出来。直到2011年8月前后,马老师有了些许感悟,灵感油然而生,经过后续十余次修改,成就了现在的模样。这个民谣具有浓厚的历史和现实写照,承载了无法用言语所能描绘的深远意境,是值得我辈,值得象达、龙陵、德宏、芒市、遮放等地人民群众努力钻研、开发和学习的一种精气神。因为,“民谣”点了我们的名字。民谣中所说的“象达姑娘”是人民的一分子,我们歌颂赞美了“象达姑娘”,就是赞扬了人民。民谣中所说的象达、龙陵、芒市、遮放均是祖国的一部分,歌颂它们,就是歌颂祖国,歌颂富强繁荣的美好未来。
(附:2号歌曲《美好民谣》图片)
篇章三:《你是我的朋友》
二0一三年六一前夕,马老师徜徉在校园里,看到学校的学生们正在操场上排练节目,看着这一群群象达未来的希望,真是后生可谓,一种莫名的感动在心底荡漾,一支曲子在马老师的心底便油然而生。这只歌曲虽然短小,却拉近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与团结,让同学们之间相处更亲密,更友好,更团结,更互信。
(附:3号歌曲《你是我的朋友》图片)
篇章四:《歌唱家乡象达》
早就想写一支特殊的歌唱家乡象达的歌曲,以表达一个象达人对家乡的热爱、歌颂、赞美之情。于是,马老师采用傈僳族民歌风味写了《歌唱家乡象达》这首歌。适逢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活动,象达营坡村在欢庆晚会上借此歌曲畅响了象达,唱出了象达这个好地方。
(附:4号歌曲《歌唱家乡象达》图片)
从创作中可以看出,马老师就是这么一个质朴善良的人,他对家乡象达的感情是纯粹的。在垂暮之年,还总想着再为家乡做点什么:号召组织成立老年合唱团,给广场舞的大妈们写歌曲,自个奔走自掏腰包做属于象达的音乐,义务免费给同学们做乐理辅导……在此,也衷心地希望象达更多的有识之士能积极踊跃地站出来投身到象达的建设当中,就像马老师歌曲里唱到的:“要把象达建设好,要为家乡出把力”。最后,祝愿象达镇所有的像马老师一样退休的老员工们身体健康,阖家欢乐,幸福安康!
(附:象达镇在发展建设当中的一张照片,请办公室工作人员帮找一下有代表性的一张图片,如果可以配乐,请把附带的音乐曲子配上。同时,其他地方有需要增添合适照片的恳请各位领导、同仁不吝赐教添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