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松魂腊勐
腊勐镇:“四注重”赋能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21日 10:30 浏览:[] 作者:字梦琪 来源: 腊勐镇人民政府 打印

今年以来,腊勐镇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全面推进“一心两翼三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以注重民生实事、治理美化、产业发展、文化特色为切入口,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一村一示范”工作不断提升。

注重民生实事,赋能乡村振兴之“心”。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大龙村啊石寨组受地理条件限制,群众居住分散,部分群众饮水供应易受季节影响。为解决好群众的后顾之忧,大龙村啊石寨组示范点打造紧盯群众所盼,坚持党总支牵头谋划、党员示范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思路,通过召开户主会、群众会征集示范点建设意见建议,集群众之智、解群众之困,以改扩建寨中人畜饮水池为重点,围绕“治三乱、创三化、建三园”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目标,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成果共享。截至目前,共发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400余人次,一幅干部蹲点带头抓、党员应声示范干、群众动员合力推的示范点建设图正在绘就。

注重治理美化,赋能乡村振兴之“形”。提升人居环境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龙潭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位于白泥塘社区上组,是龙陵县唯一一个安置建档立卡户超过800人的搬迁点。为进一步引导搬迁点居民破除陈规陋习、提升龙潭山人居环境,白泥塘社区党总支在2022年示范点打造基础上,发动群众在主干道沿线和房前屋后种花种草,并由党总支牵头实施“一分地菜篮子工程”,将零星闲置土地,规划菜园到户,保障搬迁群众“菜篮子”供应。同时优化“村庄美、家庭美、居民美”的“三美”评比机制,通过季度公示评比结果,增加群众参与美丽庭院打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乡村振兴的美丽颜值,提升群众生活的美丽品质。

注重产业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之“实”。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松山村三眼井组柿子资源丰富,每到岁末冬至柿子挂满枝头,松山村紧紧抓住柿子种植资源优势,以“党群同心柿柿成 共建共治柿柿美”为主题,持续推进柿子产业精细化发展,在保护现有柿子果树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现有基础设施,发动群众打造“四美”庭院,积极探索集休闲观光、体验采摘等为一体的“庭院”经济模式,为助推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长箐村长箐组常有群众在路边进行生猪、青豌豆交易,为进一步规范交易、带动群众就业创业及农特产品销售,长箐村党总支以推动农特产品交易中心建设为基础,对交易中心周围基础设施进行统一提升打造,以“商”带“农”、“农”“商”联动,拓宽产业振兴“联农带农”新路径。

注重文化特色,赋能乡村振兴之“魂”。以文聚力,以文化人。腊勐镇拥有悠久的茶马古道历史,沿途风光旖旎,集自然景观与抗战文化景观为一体,腊勐社区深入挖掘茶马古道文化特色,打造“古道西边 幸福人家”党建示范点,以重现茶马古道风韵为主题,配套建设垂钓池等休闲设施,发动茶马古道环线农户种植“黄果”等腊勐特色水果发展“庭院经济”,以“特色文化挖掘+基础设施完善+农业功能拓展”促成“文化+农业+旅游”的产业联动,助力乡村振兴和文化振兴。

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腊勐镇将按照市县创建“一地两带五区”的部署要求,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一村一示范”为抓手,持续发挥生态、产业优势,将推进示范点建设的热火朝天,蝶变为示范点建设的多点开花,打造极具辨识度的“党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