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勐外坝山水相嵌的广袤田野上,曾经分散的烤烟田正经历着一场变革,土地流转让烤烟集中起来,开启了烤烟种植的新路子,实现了田农与烟农互利双赢的局面,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曾经,这里的烤烟田零零散散分布在农户手中,缺乏统一规划,技术的推广和管理上面临诸多麻烦,导致烤烟的产量和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形成竞争力,收益也不稳定。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和村集体高度重视烤烟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组织专业工作组深入乡村,对种植地块进行评估和规划,向农户宣传土地流转的好处,积极推动烤烟种植地块向大户、种烟能手、科技兴烟户流转,特别是缺劳力、弱劳力及无心种烟户的地块,优先流转。

起初,不少农户心存顾虑,担心失去土地后的生活保障。为了解决这些担忧,政府和村集体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为农户提供土地租金的合理定价,确保他们能获得稳定的收入;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种植大户,与农户签订长期流转合同,让农户吃下“定心丸”。
勐外坝村吴家小组吴自富便是在这个时候看到了机遇,主动出击,流转了30亩土地,加上自己家的4亩多水田,开启了规模化烤烟种植之路。在种植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规模种植带来的优势。“以前自己种的时候,很多技术问题都不懂,遇到病虫害只能干着急。现在有了专家的指导,心里踏实多了,烤烟的质量也有了保障,这几年科技种烟,劳度密度强度都稀疏降低了,我种30多亩还没有以前种3、4亩苦呢,烤烟的收成却比以往高了几干倍。”吴自富高兴地说道。

据介绍,目前勐外坝村实有烤烟种植面积400亩,集中在30户种烟能手之中,基本实现了规模连片。该村烤烟规模连片后,大型旋耕机、起垄机等农业机械得以大显身手,原本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的耕地、起垄工作,现在几天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与此同时,当地政府与烟草公司合作,邀请专家为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从烟苗的培育、移栽,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再到最后的烘烤环节,都有专业技术人员全程指导。在烟田管理方面,他们探索出一套科学的模式。坚持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开展精准施肥,既保证了烟株生长所需的养分,又避免了肥料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在烟株生长期,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时监测烟田的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参数,一旦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并坚持推行轮作制度,在烤烟收获后,种植豆类、玉米等作物,以此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地的综合收益,实现了烟田的可持续发展。

勐外村党总支书记杨进华介绍说:“通过土地流转实现烤烟田的相对集中,不仅让种植户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种模式整合了土地资源,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烤烟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多方共赢。相信在未来,随着经验的不断完善和推广,我们村的烟田将继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乡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