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魅力龙江
龙江“党建+农旅”:梯田风光美 鱼肥稻花香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29日 16:59 浏览:[] 作者: 来源: 打印

近年来,龙江乡以“古城山下党旗飘,龙川江畔稻花香”为引领,聚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题,依托乡村振兴标杆区建设重要契机,夯实“强组织、聚人才、抓治理、兴产业、美环境”五个基础推动五大振兴,凝心聚力夯实强组织基础推动组织振兴,谋篇布局夯实聚人才基础推动人才振兴,知行合一夯实抓治理基础推动文化振兴,开拓创新夯实兴产业基础推动产业振兴,矢志不渝夯实美环境基础推动生态振兴。“一个龙江景,半个云南美”资源禀赋全面激活,“鱼米之乡 魅力龙江”农旅小镇更具人气,“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记忆乡村更加美丽,“稻花鱼跃龙江、红细软谷满仓、乡村游人兴旺”的和谐画卷正徐徐展开。

全面激活资源禀赋,绘就“山环水绕,稻香醉人”的乡愁记忆图

龙江依托大滇西旅游环线交汇点战略机遇,围绕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目标,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发展理念,产、村、人、文一体统筹布局,深度挖掘万亩梯田、万亩茶园、万亩松园、万亩杜鹃、龙江湖、匡沛兴红色教学点、蚌别温泉、高山水库群、龙江特大桥等特色资源和民俗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形成“春赏映山红、夏住老窝棚、秋尝稻花鱼、冬游龙江湖”和“沿江有湖泊温泉,半山有梯田茶园,高山有森林杜鹃”时空交融旅游优势,聚力唱响“鱼米饮食文化、休闲农耕文化、红色旅游文化、森林温泉康养文化”四张名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产业发展。自2016年以来,圆满举办五届“龙陵·龙江稻花鱼节”,吸引大批游客到农家乐、休闲农庄、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家中或田间进行稻田观光、捉鱼体验,享受大自然风光,感受食鱼之福,带动了一大批集休闲、旅游、观光、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格局。累计接待游客14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00多万元。2017年以来龙江“稻花鱼节”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等多个综合频道亮相播放8次,提高了对外知名度,夯实了龙江乡村旅游发展基础。

全力打造品牌产业,绘就“物阜民丰,生机盎然”的群众富足图

龙江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高效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环境、产业、文化比较优势,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绿色安全、品牌辨识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申报“稻花鱼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抓实“红细软米”“稻花鱼”地理标志认定工作,打造“稻花鱼”“红细软”“乡村游”三个特色品牌,探索农业产品—市场商品—地方品牌发展路子,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和品牌竞争力。以“延链、补链、精链、强链”为切入点,科学引进与自我培育相融合,合理提高种植效益,推动种养加销一体化发展,加快基础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冷链物流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依托万亩梯田资源禀赋,水稻播种面积18980亩,养殖稻花鱼12000亩,大力发展“烟+稻+鱼”轮番种养、“一年三熟”绿色高效、“一田多收”四季优产综合种养模式,亩均产值万元以上,扛牢了粮食安全责任,巩固了“万”项产业发展,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全速推进示范引领,绘就“宜居宜业,美丽和谐”的振兴新蓝图

龙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乡村治理“火车头”、“稳压器”、“主心骨”作用,以“提高素质、提升品位、凝聚精神、促进发展”为牵引,以“思想引领、文化助推、文明创建”为抓手,围绕“五美一优一佳”即科学规划布局美、绿色环保生态美、卫生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民风文明身心美、环境优、特色佳创建目标,“一村一示范”创建成典成景,蕨叶坝村“斛开幽径”、大新寨村“平安之花”、大汉坝村“人生路”创建成形出效。“弘扬礼仪之风、共建善美村庄”,共商一个小组公约、成立一个村民理事会、开展一个专项行动、组织一场文艺活动、挂好一面流动红旗“五个一行动”在村组全覆盖铺开。弄岗乡村振兴示范点“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形成引领,“稻田公园”传统农耕体验区已见成效。“乡村振兴共同谋、礼仪之风共同扬、大事小事共同帮、公益事业共同干、人居环境共同治、文明村寨共同创”的善美龙江凝聚了共识、汇聚了合力,乡村振兴战略正在龙江加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