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清新龙新
蚌渺赞歌
发布日期:2020年01月01日 09:06 浏览:[] 作者:徐静 杨荣林 来源: 龙陵县龙新乡 打印

傍晚时分,蚌渺社区的村民又聚拢在活动室里。有的打歌、有的下棋、有的遛娃、有的看书,一派幸福的模样。

村民党员杨向从是其中的一员,他一边和寨邻的村民下象棋,一边感慨地说:“现在水泥路到村到户,住房安全稳固,产业蓬勃发展,茶余饭后、农闲时候大家聚在一起,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都真真切切地享受着了,感谢共产党。”

蚌渺社区气候冷凉,过去人居环境、住房、医疗卫生较差,无产业支撑,属于典型的贫困山区村。自脱贫攻坚以来,全村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人居环境、产业发展、农村住房、医疗卫生、群众满意度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全村的74户贫困户实现了成功脱贫。

环境整治出成效

“蚌渺社区的人居环境卫生一直以来都脏、乱、差。以前整个村没有垃圾池,老百姓都形成了到处乱扔乱甩的坏习惯,大多数人家人畜不分,鸡粪猪粪到处都是,衣物到处乱放,东西摆放横七竖八。”蚌渺社区主任姚相昌回忆道。自村里把每月的11日设为环境整治日以来,一方面建立“爱心超市”平台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将公共区域划分片区,村干部及驻村工作队每人挂钩一个小组,责任分到户,确保整治效果。同时多渠道加强宣传,并借助每月开展一次“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的实践活动,有效整治人居环境并形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今,垃圾池建起来了、道路干净了、庭院整洁了,村民的卫生行为渐变渐好,好习惯渐渐养成。

产业发展有支持

结合蚌渺村气候冷凉、耕地稀少、产业零碎,整个村没有支柱产业的现状,包村单位领导、乡镇挂村领导、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还一起研究决定,大力抓好技能培训持续抓实产业发展,把肉牛、生猪产业列为全村短平快产业,把草果、茶叶、水稻作为全村精准脱贫长效产业的思路来抓,通过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确保产业扶贫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支撑,并在现有产业上不断探索研究特色支柱产业,防止返贫风险。如今全村养牛900头、养猪2115头,年均带动69户贫困户户均增收6000元;种植草果1118.05亩、茶叶500亩、水稻1388.80亩,年均带动74户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元。

除了发展产业,村里还积极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让有适龄劳动力的贫困家庭通过加入劳务输出组织,开展转移就业培训74户178人次,实现稳定转移就业52户54人,为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我栽着20亩草果,养着8头肉牛和4头猪,村里的技术员经常来指导,种植养殖发展得还不错,今年实现收入35880元。”村民杨奎荣乐呵呵地说,“此外,农忙时候我在家忙,农闲时我就在附近打零工,一年的务工收入也有好几千,有效贴补了家用。”

硬件设施有改善

自2014年以来,蚌渺社区共争取项目资金3461万元,在实施各种项目下,硬件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9件,投资800万元,累计解决560户2070人饮水安全问题;新修水库1座、水库除险加固1座;实施道路建设项目8个,硬化道路25公里,受益群众608户2768人;新建或改扩建党支部和村民小组活动场所12个,投资960万元……

除了公共硬件设施的改善,群众的住房也大大改观。随着农危改项目的推进,全村58户农户住进了安全稳固的住房,场院硬化,道路平整,居家过日子越来越幸福。

这些项目建成后有效解决了许多困扰群众的大难题,大大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加之村里采用党员活动日、基层党建综合服务平台、户主会、广播、墙体、标语等方式,大力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同时开展好“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进一步淳化村风民风,增强群众感党恩、跟党走的意识,摒除贫困群众“等靠要”和“应得”思想,鼓励群众依托政策支持,自力更生,为脱贫摘帽夯实了基础。

祖祖辈辈生活在蚌渺社区蛮阴场的村民李先龙笑眯眯地说:“现在共产党的政策真的是太好了,我们蛮阴场只有8户人,政府出资把我们修建了道路,现在还要把我们解决14公里的串户路,1100米入户路,8户住房问题全部解决。现在家家户户不愁吃、不愁穿了,住房、医疗、就学、养老、电力饮水安全都有保障,还为我们建了活动场所,修缮加固了村卫生室。现在真的不知道怎么感谢共产党,作为村民的我们应该勤耕苦做,好好地过日子来感恩党。”

看着这一切变化,蚌渺社区党总支书记段兴虎乐呵呵地说:“下一步,我们村的最终目标是: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我们相信,这样的好日子,马上就会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