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镇安镇紧扣各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线,持续发挥各项工作职能,牢牢守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七条线”,奋力推动全镇乡村振兴事业阔步向前。

牢牢守住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线”。为更好发挥党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以组织振兴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全面振兴,镇安镇制定下发《镇安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建设实施方案》,以坚持党的领导、服务中心、组织引领、群众主体、因地制宜、典型引领为原则,全面压实“两级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建强镇级党委“前沿指挥部”,筑牢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严格落实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要求,建立领导班子成员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推动班子成员到基层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严格按照县级对各乡镇、各村(社区)创建情况督查检查等形式的检查验收有关要求,坚持因村制宜、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制定“1+N”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推动形成一镇一方案、一村(社区)一方案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机制。
牢牢守住防止返贫、防止致贫的“预警线”。镇安镇持续开展好四个专项行动,建立“一平台三机制”,坚持抓实线上监测与线下监测相结合。线上充分发挥大数据信息平台的作用,加强日常比对分析,及早掌握潜在返贫致贫的风险点,截至目前,全镇系统内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60户9022人,监测户492户1775人。线下压实各级帮扶人责任,变“精准扶贫”为“精准防贫”,始终坚持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事前抓好监测,提高对返贫风险的精准预见性,事后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有针对性地跟进帮扶。镇乡村振兴办和全镇驻村工作队员围绕“三类人员”家庭成员增减情况、不精准问题情况、生产生活条件现状、收入构成情况、满意度知晓率情况等重点遍访所有农户,建立动态管理台账,适时掌握变化情况,及时采取对策措施,严格落实好“三评四定”相关程序。
牢牢守住成果巩固、稳步提升的“保障线”。镇党委、镇政府牢牢抓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稳抓狠抓各类民生保障问题,大力推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地生根。在教育方面,以推进教育现代化为统领,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主线,以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补短板强弱项为抓手,加力推进全镇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完善控辍保学长效工作机制,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各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详细核实,坚决防止因学致贫、因学返贫。持续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强化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帮扶等综合保障措施等要求,全力以赴兜住民生底线,有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截至目前,全镇共有农村低保1504户2098人、城镇低保共计26户29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197户225人,实施救助孤儿6人,残疾人“两项补贴”生活补贴发放5402人次,护理补贴发放1712人次,享受残疾人困难生活补贴502人,享受残疾人重度护理补贴150人。落实各类医疗政策,确保困难群众就医报销有保障,持续实施农村危房动态监测机制,开展常态化排查、动态化改造,对达不到抗震要求的农房及时进行改造。同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坚持开展饮水安全排查检查,对摸排发现的隐患和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牢牢守住产业就业、多措并举的“增收线”。“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镇安镇因地制宜,不断探索适合镇实际情况的特色产业,截至目前,全镇已发展出镇北大龙蟹、官岑肉牛、镇宝小金豆、岭干白虎山咖啡、邦别户帕热带经济作物等鲜有特点的特色产业,不断推动镇安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同时积极整合各类就业培训资源,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今年以来,全镇共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5340人次以上,其中贫困劳动力1846人次以上;统筹利用乡村公益性岗位,帮助解决就业235人;以“红色劳务”为抓手,积极鼓励村域内的劳动力外出劳务,不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全镇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809人,其中省外转移就业272人。镇安镇不断加强自我造血,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通过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的新“三品一标”行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丰富农产品营销手段,提高农业市场价值。
牢牢守住资金使用、资产管理的“安全线”。“资金管得好,才能守住美丽乡村”,镇安镇始终把资金安全使用和资产规范管理作为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执行衔接资金项目管理办法。持续完善项目管理、绩效考核、资金监管、检查验收、资产确权等制度,建立项目资产管理台账,确保项目资金可视、可查、可控。同时全面做好扶贫资产后续管理。针对农村集体资产,镇村两级明确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管理工作人员,将全镇所有村、组资金都纳入镇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代管,严格按照统一开设银行存款账户、实行一月一报报账制度,做到账账相符、账款相符、账实相符。镇纪委定期不定期对村级各项专项资金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掌握村集体资金使用情况,并对督查情况形成通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分类督办,确保资产账目清晰、数据准确,政策执行不打折扣、不走样。
牢牢守住驻村帮扶、社会帮扶的“民心线”。镇安镇牢固树立“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检验党建看脱贫”的理念,以高质量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为抓手,持续加强驻村工作队伍管理,推动驻村工作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本领,全面提升驻村帮扶实效。全镇15支驻村工作队、43名驻村工作队员,始终将基层党组织建设、疫情防控、防返贫监测、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粮食生产、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困难人群关爱等重点工作落到实处,督促并积极参与到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工作队“宣传员、信息员、战斗员、监督员、服务员、指导员”生力军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目前,全镇各工作队员共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和经费245.28万元,用于村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疫情防控、服务中心建设、生活必需品等;争取助学资金28.34万元,助力困难学子圆上学之梦。在全面做好驻村帮扶工作的同时,全镇各工作队探索出“一行动一活动”的工作方式,深入开展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活动,并针对不同层次人员的不同服务需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帮扶活动。针对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留守老人、特困群众提供陪同就医等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同时,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各级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关爱服务活动,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人人参与关爱、人人践行帮扶的良好氛围。
牢牢守住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基础线”。镇安镇牢牢把握住“推进乡村建设发展,创造宜居生态环境”和抓实基层社会治理两条主线,着力打造以镇北为代表的乡村振兴和以小田坝社区为代表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点,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持续改善乡村面貌。镇北社区通过制定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壮大产业项目,建设文明乡风,着力在让“村庄找到韵味”上下功夫,依托交通区位优势结合生态旅游特色,做优做实示范区建设规划,从农业转型示范、河道生态修复、温泉养生度假、生态田园体验、村落艺术展示五个方面进行提升,同时结合文化旅游特色,着力建设旅游服务型美丽乡村,从村庄风貌建设、村民盈利模式、村民生活方式上进行提升,让更多村民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参与文化旅游发展,拓展增收渠道。小田坝社区通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创新探索出依托农民工之家、儿童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老年之家、退役军人之家“六家”推进社区共治共管,使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同时,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的作用,推进村民自治,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

如今的镇安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探索再探索,以严谨务实求进的实干之风,以“七条主线”为基准,绘好镇安新时代发展的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