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搭建平台提升非遗影响力和知名度。建成龙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馆,展出实物500余件,全面展示全县 57个非遗项目全貌。建成阿昌族文化陈列室、黄连河傈僳族文化陈列室等众多非遗展示室,为非遗发展搭建平台。
二是出版非遗系列丛书。出版《龙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龙陵县民族民间音乐集成》《龙陵县民族民间舞蹈集成》《龙陵县民族民间文学集成》等非遗系列丛书。
三是参加文体赛事,收到良好社会效益。通过阔时节、碧寨山歌会等活动,举办民族民间文艺汇演暨非物质文化展演等展演,让非遗不断亮相。编排节目《阿昌汉子》《阿昌热》获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金奖。黄龙玉制作“金镶玉”奖牌成为第23届亚乒赛、2017年保山市五人制足球联赛正式奖牌。
四是以点带面探索生产性保护。以“蹬窝罗”等阿昌族民俗文化为承载,开发阿昌族土锅酒;以马腿琴提升改良为基础,开发衍生产品;以阔时节为机遇,开发傈僳族女子服饰、乐器、刺绣;以碧寨山歌会为契机,推动我县中草药、农土特产品发展;以龙江稻花鱼节为抓手,推动沿线土陶、锑、刺绣产业化发展。(县文广局邱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