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调查,健全资料档案。以黄连河村为中心,对龙陵县傈僳族服饰文化和制作技艺开展全面调查,挖掘整理龙陵县傈僳族女子服饰的文化内涵和制作技艺特色,健全资料档案。
建设基地,夯实传承基础。建设傈僳族文化展室、文化墙和文化长廊,形成了以黄连河村委会为传承基地、辐射零散农户传承点的传承体系。
开展培训,发挥传承作用。组织省级傈僳族服饰习俗传承人余招娣开办传承人培训班,进行刺绣配色和刺绣手法培训。其儿媳曹押娣曾获得2016年“云南民族民间刺绣高手”称号。
编创节目,展示霓裳靓美。编排文艺节目《傈僳族服饰展演》,由傈僳族青年向观众展示傈僳族刺绣展品、傈僳族女子服饰穿着流程、男装穿着、刮欠联欢等场景。
拍摄影片,记录灿烂文明。拍摄大量的傈僳族服饰视频基础资料,完成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专题片,多角度展示傈僳服饰,推动黄连河村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的旅游开发。
出版书籍,形成理论体系。撰写《龙陵傈僳族服饰》,全书14万字,分背景篇、主体篇、前景篇,为我县傈僳族服饰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收集展品,搭建展示平台。现收集傈僳族男子服饰10套、女子服饰10套、服饰图案绣片14件,乐器(三弦)10把、口弦(三片麻姑)3套,用于交流展示展演和进校园、进军旅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