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副调研员李振兴、市文旅局非遗科科长罗英华、市文化馆非遗中心副主任宁娟及保山日报记者胡家科、蒋建国一行莅临我县,对我县非遗市级项目预申报进行调研和指导,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杨海涛在文化馆会议室主持召开调研工作汇报会,副局长罗林青及文化馆全体工作人员参会。

会上,杨海涛对当前龙陵县非遗项目预申报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重点介绍了龙江稻花鱼习俗、黄氏人工养殖胡蜂技艺、勐糯镇傣族“老傣文”语言文字、平达乡傈僳族三帕麻姑、腊勐镇白花蛇舌草、龙山镇尹兆场村汉族刺绣技艺、龙新乡小米地村傈僳族葫芦笙制作技艺、木城乡花椒村彝族乐器“小三弦”制作技艺、象达镇营坡村人面竹纸伞、龙陵县黄龙玉雕技等八个第五批市级非遗项目预申报项目的生产保护情况。

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罗林青提出,当前龙陵县非遗项目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象达镇营坡村人面竹纸伞项目中,由于原料不足使其传承有局限性,传承人存在断层现象。

在听取情况汇报后,调研组人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逐步规范当前非遗项目中存在的“有项目无传承人,有传承人无项目”现象;二是重视当前非遗项目中存在的外界干扰、产业化过度、传承人无意愿等现象;三是加强非遗项目普查和申报;四是注重普查申报工作中非遗项目文化价值的挖掘和提炼。

会后,调研组人员到龙江(清塘)、腊勐、龙山镇芒麦村蛮旦寨、河头社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龙江稻花鱼习俗、腊勐白花蛇舌草、蛮旦寨阿昌族传统文化保护区、黄氏人工养殖胡蜂技艺项目具体情况。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承载民族记忆的活态文化资源,对文化血脉的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龙陵县文化馆将结合调研组提出的建议及意见,丰富非遗传承保护方式,促进非遗项目申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