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红色劳务”输出试点工作以来,龙陵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党建引领、市场运作、效益共享、助推振兴”的原则,以“基层党组织+人力资源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劳务经纪人”的市场化“红色劳务”模式,以加快劳务输出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村劳动力工资性收入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相关要求,五举措抓好红色劳务促就业工作,为乡村振兴谋新局开新篇。

一是组织堡垒强保障,解决好“总指挥”的问题。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红色劳务”领导机构和服务网络体系,明确了县乡村各级工作职责,为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2021年4月27日,组织召开了“红色劳务”扩大就业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启动会,精心研究和部署全县红色劳务输出工作,迅速行动、层层传达,整合市、县、乡及村(社区)资源,共同筹备和开展劳动力外出务工动员和组织工作。

二是宣传培训全覆盖,解决好“不想出”的问题。借助平台,广泛宣传。充分利用会议、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广泛宣传“红色劳务”试点工作政策、企业用工信息。干部带头,充分动员。发动县乡村组各级党员群众力量,结合农村劳动力信息系统动态更新摸底排查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入户开展动员工作,宣传政策,消除群众顾虑,宣传劳务公司有序组织输出的好处,打开群众思想总开关,激发群众外出务工的积极性。5月中旬,市、县工作专班人员联合劳务公司深入到10个乡镇20个试点村进行了调研走访,走访4774户,摸排10837人,其中:有就业意愿78人。借助培训,提高认识。组织、人社部门及时组织专项培训,劳务公司精心讲解业务知识。同步建立“龙陵县红色劳务联络群”,便利了各级政府、劳务公司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高效地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三是组织转移多渠道,解决好“想出去”的问题。试点村在做足“红色劳务”输出宣传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前期摸排劳动力工作台账,有针对性地开展动员工作。通过早晚入户或电话访问、户主微信群发布信息等形式,与群众拉家常、做比较、算收入账,说清道明“红色劳务”转移就业机遇,引导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外出就业,充分解决“想出去”的问题。

四是跟踪服务全过程,解决好“有保障”的问题。加强信息传递,及时发布劳务用工信息,向有就业意向群众提供便捷服务。定期将用工企业信息推送给群众,做好相关组织输出和就业服务保障工作。充分发挥村集体和劳务经纪人的作用,加强用工信息宣传,让劳动力全面了解企业所在地、薪酬待遇等信息。在组织、人社部门牵头,其他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和协同推进下,提供从“家门到厂门”的一条龙“保姆式”服务,及时跟进在外务工人员动态情况,了解他们在外工作、生活中存在困难和问题,适时加以思想引导,确保务工人员“输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五是促集体经济活力,解决好“增收难”的问题。算好“一份工作四份收入帐”,试点村每输出一人,根据输出劳动力在岗时间和人数,就会有四笔收益。第一笔收入为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后,每个月都有一笔可观的收入。第二笔收入为“红色劳务”经纪人每人每月有300元底薪+50元输出成功绩效。第三笔收入为村干部每输出一人每月可共同获得劳务输出补助150元。第四笔收入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试点村输出的劳动力只要不少于42人,且稳定就业一年以上,每年均可获得10万元以上的收入,就可以实现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目标要求。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龙陵县已向省外有序输出农村劳动力四批次64人,占全市输出人数156人的41%。
下一步,龙陵县将强化精准理念,树牢系统思维,持续做好党建促就业,转移促增收工作,提高就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