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陵县公安局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保山市公安局党委的决策部署,以勐糯派出所为试点,推行“五民工作法”,构建警民共同体,坚持“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以枫桥经验引领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有力提升了辖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勐糯镇位于龙陵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27公里,国土面积227平方公里,辖6个村(社区)84个村民小组7402户19352人。勐糯派出所成立于1981年,现有民警8人、辅警5人,有正式党员6人、预备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勐糯派出所立足辖区社会经济和治安特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工作目标,全力推进党建队建、群防群治、矛盾化解、智慧警务、服务群众等重点工作,不断创新爱民、惠民举措,全力打造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勐糯样板,有力确保了辖区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党委政府放心”的目标。辖区接处警由2016年的406起下降至2018年的303起,刑事发案由2016年的86起下降至2018年的15起,连续三年实现命案零发案,84个村民小组中,65个小组实现连续10年不发生刑事案件,78个小组连续10年不发生因矛盾纠纷引发的案事件。勐糯派出所2008年被评为一级公安派出所、2次被评为市级爱民模范集体、3次荣立集体三等功,12人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连续3年在县局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

聚力队伍建设,助推党建常态化
坚持“以党建促队建、以队建促业务”的方针,强化党建示范点建设,组织党员民警制定岗位目标,将民警辅警考评激励机制与党员积分制管理模式深度融合,将每一名党员民警的思想动态、现实表现及工作业绩等情况进行量化积分管理,动态打分,通过派出所党建工作微信群及时进行公示通报,把量化结果作为年底评先推优的重要依据,营造比决心、赛干劲的良好氛围。

聚力群防群治,推进治理社会化
切实将基层警务工作触角延伸至社会最末端。在田坡、丛岗、沟心村(社区)分别组建由社区警务助理员、综治维稳员、小组长等10人组成的“治安巡调队”,配备专用巡逻车和必需的警用装备,协助公安机关开展治安巡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法制宣传、民情民意收集等工作;依托妇联组织,在各村(社区)发动村干部、企业骨干、妇女代表组建“大姐服务队”,采用“妇联+宣传”“妇联+平安家庭”“妇联+关爱”工作法,发动全镇妇女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由镇综治办牵头,在各村组(社区)组建以老干部、老党员、老军人、老教师、老队长为主的“五老服务队”,充分发挥他们情况熟、办法多、距离近、反应快、威望高的优势,及时发现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及时运用“六心”工作法开展矛盾纠纷化解。2018年以来,利用“三支队伍”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0余起,开展边境治安巡逻360余次、宣传教育98次、安保工作26次,提供救助服务16次,劝导交通违法250起,协助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1人。坚持“传统+科技”、“脚板+网络”的方式,社区民警开展走村入寨期间,主动加入各村组(社区)组建的微信群,第一时间收集掌握社情民意,及时发现化解矛盾纠纷,主动开展扫黑除恶、电信网络诈骗、禁毒知识、交通消防安全等宣传。2018年以来,共通过微信群收集社情民意12条,化解矛盾纠纷5起,开展宣传50余次,做到决策从群众中来,为了群众决策。

聚力矛盾化解,打造特色品牌化
勐糯镇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主要有傣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共5000余人。由于生活习惯不完全相同,民族、家庭、邻里之间因婚恋、山林土地、治安案件等引发的矛盾纠纷较为突出,化解矛盾纠纷困难成为辖区“民转刑、民转命”案件发生的风险隐患。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勐糯派出所主动汇报、积极想办法,争取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支持,创新建立了多元化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聚力“天网”工程,构建警务信息化
针对勐糯镇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便利,过境缅籍人员较多,犯罪嫌疑人作案后逃窜快,民警追逃难、破案难,群众财产损失大,重点人员控管难度大等问题,在经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将视频监控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共投入100余万元在集镇主要路口、重点路段安装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53个,在6个村委会、各村民小组主要路口、活动场所安装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88个,在车站、卫生院等重点区域安装“人脸识别”系统8套,动员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安装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521个。在县局党委的支持下,在进出勐糯的国、省道安装车辆卡口抓拍、电子围栏、高清视频监控“三合一”卡口系统3套。积极推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在派出所建成视频监控智慧平台和“大千视频综合侦查分析平台”。同时,建立“天网+24小时巡查”“天网+群防群治”“天网+考评奖惩”三项视频监控运行机制,将镇、村、组三级视频监控分为“1个大网格、6个中网格、84个小网格”,分别由派出所民警、治安巡调队员、护边员等担任网格信息员,通过“萤石云”软件将视频监控对接至手机移动终端,对负责的网格治安情况进行视频巡查,及时处置、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实现“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2018年,网格员共救助服务群众78人次,协助破获案件27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0人。推行“科技+社会治安乱点难点精准整治”“科技+‘三非’人员精准管控”“科技+违法犯罪精准打击”“科技+精准服务群众”战法,精准整治安乱点难点、管控“三非”人员、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服务群众,在全市农村地区率先实现治安要素智能全时空管控。近两年来,夜间烧烤摊点等场所警情从105起降至33起,2019年1至5月份仅发生警情7起,通过卡口破获非法运输缅籍人员案件7起,遣送“三非”人员94人;应用视频监控破获的“6.23”法轮功大案,受到了省厅、市局的通报表扬;找回走失老人、儿童25人次,挽回丢失财物经济损失13万余元。

聚力便民惠民,实现服务人性化
认真落实好上级公安机关“放管服”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做到“三心”,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全力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公安“最多跑一次”改革,自觉执行和严格落实“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措施要求。户籍窗口全面实行周末正常上班,实际操作中,根据群众各种需求,列出对应延时服务、错时服务“菜单”:对于“孤寡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实施“照相到家”、“送证上门”等针对性服务措施;对于有紧急、特殊情况的办事群众,开通“绿色通道”。制定了窗口服务工作规范和文明用语标准化制度,规范接待群众标准,接受群众咨询,解释相关规定。开通电话预约办事服务,将提前预约的群众信息和待办事项登记在册,待群众前来时提供快速服务,为群众节约时间。从源头抓起,对处警民警单警装备携带情况进行检查,对每一起警情处置情况进行倒查,要求民警在处置每一警情时,态度更和蔼一些、情绪更舒缓一些、语气更温柔一些、解释更耐心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