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警方
芒告困境村民从未向困难低头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28日 18:36 浏览:[] 作者:杨汉申 来源: 龙陵警方 打印

龙陵县镇安镇芒告村高有才、尹分明虽然是肢残村民,但两人跨过了生活中一个又一个难关;同村73岁老人何德文7名亲人先后离他而去,但他却凭着顽强的毅力将两个孙子抚养成人。更为钦佩的是,三人脱贫路上不主动向政府伸手,不等不靠,在政府和挂钩民警帮扶下走出了贫困。10月22日,笔者在挂钩民警引领下,耳闻目睹了三位困境村民脱贫路上的点点滴滴。

“政府牵着走,自己也要尽力行。”

高有才今年46岁,是一名肢残村民,12岁那年失去了右臂,他的家在青岩外社,离村委会最远,据说从村委会出发到青岩走路需要一个半小时。虽然离村委会最远,但高有才离党最近。村主任陈继新说,脱贫攻坚工作中,村委会只需发个通知、开个会,高有才就第一个响应完成任务。

陈继新说,高有才的房屋属于D级危房需要改造加固,在政府补助,民警帮扶,自行筹措下,他及时凑足了3万元资金,硬是在两个月内率先完成了房屋加固工作。家门口需要支砌挡墙,高有才右臂残疾不能劳动,他就用左手提沙灰协助施工队施工;房屋加固不方便抬木上房,高有才就单臂递椽子、搬瓦片。休息间隙,还给施工人员倒茶送水。帮扶民警赵龙生到高有才家走访时,看到高有才干活不便,就劝他“能做就做一点,不能做也不要太勉强,施工干活确实危险啊。”高有才谢绝了赵龙生的好意,从始至终与施工人员“挑土抬沙。”

高有才说,“不方便砌墙拌沙,我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政府牵着走,自己也要尽力行,总不能看热闹吧?”听完陈继新的介绍,笔者决定亲自前往青岩采访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独臂村民。刚起身,门口就走进一名中年村民,陈继新说,“这就是高有才。”这是一个中等体型,个子矮小,一脸刚毅的中年男子,如果不是右臂伤残,笔者无法看出他与别的村民有何不同。“这几天猪价好,我上午到邻村买得一头猪,做点小生意。接到电话,就马不停蹄赶来了。”屁股未落座,高有才就打开了“话匣子”。

高有才性格外向,是3个娃娃的父亲,媳妇是缅甸人,娃娃最大的10岁,最小的1岁。他说,政府和挂钩民警对他很好,不但帮他家改造了房屋,还替他硬化了院场和进家道路。他告诉笔者,为了不给政府添麻烦,能从事的劳动尽量自己做。他说,以前杀虫打药都不方便,自从有了电喷式打药箱,杀虫任务都由他完成。再比如,秋收季节,掰包谷、收南瓜这类简单活路,他都尽量不让妻子做,让妻子腾出手来去做其它活路。“春天种下去,秋天收一下,能克服的困难尽量克服。我就不信,没有跨不去的坎。”谈到这类话题,高有才丝毫没有气馁的样子。

“你是残疾村民,想过让政府提供更多帮助吗?”笔者问。“只听说勤劳致富,未听过补助发财。只要精神不垮,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再说,政府给我们的太多了,政策又这么好,该给的政府会给,只要做好分内的事情就行了。”高有才回答。村干部告诉笔者,高有才的生存本领很强,除种好土地外,还发展养殖业,经常有8头猪存栏。农闲时,与人合作贩猪贩牛。单贩猪、贩牛生意一项,一年的收入大概2万元左右,“虽然发不了大财,但生活开销基本没问题。”说这话时,高有才底气十足,语气带有尊严。

“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我高有才的今天。”采访结束时,高有才用左手在笔者的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几个字:“扶贫政策好!”“共产党好,国家政策好!”“社会主义好!”

“磨难就像弹簧,你弱它强,你强它弱”

与高有才相反,村民尹分明是一名失去右腿男子,家离村委会很近。走进尹分明家,一股整洁干净的气息迎面扑来,房屋虽是木架结构,但装得十分漂亮,有吊顶、有时尚灯具,家具摆放整齐,电视正播放着当天的新闻,正房右侧是厨房,大门口左侧是卫生间,房顶装有太阳能。右侧是猪圈,房屋虽然拥挤,但人畜分离。让人感到这虽然不是大户人家,但也衣食无忧,是一户幸福温馨的农村家庭。

2009年,尹分明外出打工遭遇一场意外事故,从此失去了右腿。“病榻醒来时,发现右腿截肢了,我顿时感到天塌地陷。总想着自杀逃避现实,在亲人的劝说和政府的帮助下,后来才慢慢走出了阴影。”说起9年前那场灾难,尹分明至今记忆犹新。尹分明伤残后,政府残联机构确认他为三级伤残人员,每年享受一定的生活补助,妻子陈香凤是一名能干的农村妇女,平时下地劳作种烤烟,农闲附近村寨打短工。为增加收入,尹分明养牛,赶牛车协助妻子秋收秋种。烤烟成熟时,做一些分级扎把之类的事情。

尹分明说,“磨难就像弹簧,你弱它强,你强它弱。”为了生存,9年来,尹分明学会做一些简单活计,他会独腿赶车,会做家务。“不会这些生存技能,日常开销咋整?娃娃读高中,每周150元的生活费是不能少的,日子总得往前啊!”话多少有点无奈,但丝毫没有责怪命运的口气。

尹分明家不是建档立卡户,妻子多少有点意见,尹分明就安慰妻子说,不见得立卡户的日子比自家好,自立自挣得来的钱物,花着踏实,用着气壮。

尹分明的母亲71岁那年不幸患上了癌症,花了10多万也未能留住母亲的性命。尹分明说,要不是政府的医保政策,10多万元医疗费会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政策真的好!”说到母亲患病带来的医疗费,尹分明十分感恩,连说了2遍“政策真的好!”

临别时,尹分明一家很热情,夫妻俩非要留笔者吃饭,一再推辞后,笔者才离开了尹分明家。走出大门了,夫妻俩还在门口不停地向笔者挥手致意。“这是一对灾难面前不低头的夫妻。”驻村民警杨海昌由衷地感叹道。

精神垮了,这辈子也许就永远起不来了

走出尹分明家,笔者再次来到芒告村何家寨走访立卡户老人何德文,老人不在家,驻村民警杨海昌只能电话找人。几分钟后,老人背着猪草回到家了。“这么大年纪,少跘些(少走动)了。”“不做不行啊,6头肥猪等着吃呢。”一边搭话,老人一边倒茶。

这是一名积极向上的老人。老人今年73岁了,由于生活中的不幸,在10多年的岁月中,先后有7位亲人离他而去,先是父母离世,后来两个女儿意外死亡,之后又是儿子儿媳双双离世。儿子儿媳离世那年,两个孙子不到3岁。

“经历这么多灾难,如果换了别人,精神支柱早就垮了,但何德文没有垮,他不但挺过来了,而且还将两个孙子抚养成人,他是我们芒告老百姓的骄傲。”刚进村,监委会主任王艳春就这样介绍何德文的情况。

为了生存,老人发展养殖业,猪养得最多的时候有18头,所有田地里面的活计都未落下。老人说,人勤春早,只要肯吃苦,上苍一定会回报。他说,养殖业搞了好几年了,“饲料”基本上都是自家生产的。

最近猪价很好,何德文存栏的6头肥猪,猪贩子已经开过1万6千多块钱。他说再等等,等长到2万多些再出栏。

何德文的两个孙子如今已经长大成人,大孙子何铭润已结婚生子,二孙子何敏还在县城打工,外孙们也时常到家看望。这让何老十分欣慰。他介绍说,小孙子何敏还出生那年正好是香港回归的日子,他在“香港归还中国”这句话中选了个“还”字作为小孙子名字。目的是想让孙子记住党的恩情,感恩帮助过他家的好心人。

挂钩他家的是县公安局出入境大队教导员普婷婷,普婷婷多次与笔者谈起过何老,“老人很知足,也懂得感恩。每次走访,很少提及自己的困难,而是要她放心,说有党的好政策,有村社领导的支持,他一定不会让小普失望。”

老人还将小普捐赠的桌子、凳子等家具指给笔者看。他说,“别人帮扶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脱贫还得靠自己努力。人就是精神不能垮,精神垮了,这辈子也许就永远不起来了。”

临别时,笔者参观了老人的“养猪场”,几头肥头大耳的“猪八戒”看到主人哼着要寻食,听到猪圈有动静,一群鸡仔也围到老人身边啄食。看着老人不倒的背影,笔者的脑海顿时闪现这样一行字:“何老是这个世界上最坚强、最向上的老人。”

离开芒告已近下午,太阳悄悄西下,苍天大树傲然屹立装点着村寨两旁的道路,这些苍天大树不因时光的交叠而灰暗,而是愈发郁郁葱葱。苍天树木如此,高有才、尹分明、何德文三名困境村民难道不是这样吗?他们身残志坚、意志坚强,从未向困难低头。他们就像这些苍天大树,不但装点脱贫路上的风景,也是所有人奋进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