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动态
许嘉炜:沪滇协作路上的“追光者”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8日 08:08 浏览:[] 作者: 来源: 打印

2022年7月,许嘉炜带着黄浦江畔人民的深情厚谊,跨越了千山万水,来到了滇西边陲——龙陵,在1000多个挂职的日日夜夜里,许嘉炜严格按照“中央要求、龙陵所需、闵行所能”,以实干为笔、担当为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而温暖的足迹。

项目赋能,夯实发展根基

许嘉炜深知,项目是发展的引擎,只有把项目做实做好,才能真正为龙陵的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期间,他严格按照东西部协作要求,像一位辛勤的“项目管家”,精心谋划、全力推进沪滇协作项目。三年间,他累计实施完成了65个沪滇协作项目,涉及资金1.2亿元。一个个项目如同一颗颗种子,在龙陵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杨梅山村石斛花卉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鼓槌石斛、球花石斛、金钗石斛等各色石斛花卉竞相绽放。基地负责人卢正运正耐心地打理着自己的“美丽产业”。提及石斛花卉沪滇协作项目,卢正运心怀感激地说:“多亏了沪滇协作项目的支持,基地才能运行得这么好。我们会用心经营,带动更多的群众在石斛花卉这条道路上增收致富。”

“许嘉炜同志先后引进了800万元的沪滇协作项目资金,建成了石斛花卉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林下立体种植示范基地和苗床种植示范基地。这些基地不仅规模大,而且建设标准高,总面积达到了276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60万元,惠及群众3000多人。”提及石斛花卉产业项目,龙陵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匡家华感慨道。

为使项目顺利运营,许嘉炜还积极组织经营管理团队通过外出参观学习、培训等方式,提升团队的经营管理能力。“许嘉炜对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再到后期运营,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匡家华由衷地谈道。

情系民生,守护幸福希望

除了产业项目,许嘉炜还特别关注民生领域。在实地调研走访中,许嘉炜了解到龙陵县有1700名留守儿童。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许嘉炜积极向闵行区申请实施“把妈妈留在身边”培训项目。2024年,在许嘉炜的努力下,培训项目顺利落户龙陵。项目以家庭教育为主线,开展了电商、石斛枫斗制作、家庭教育、婚姻家庭矛盾调解、法律知识宣传等多方面的培训,共举办28期,培训妇女1500余人。“通过培训,许多妈妈掌握了新技能,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既能陪孩子度过关键期,又能赚钱养家,真正实现了双赢!” 龙陵县妇联主席杨彩焕深情地说道。

“看到孩子们能和妈妈在一起,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这些项目不仅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援滇工作的意义。”许嘉炜坦然地说道。

深挖特色,点亮乡村振兴

龙陵县龙江乡文旅融合发展取得可喜成绩,是许嘉炜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点睛之笔”。初到龙陵,许嘉炜就一头扎进基层,进行实地考察。“2022年7月,我到龙陵挂职,第一次到龙江就感觉到这是个非常有潜力的一个地方。通过三年时间的打造,我们成功地将龙江乡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品牌知名度的乡村振兴示范点位,为龙陵的发展增添了一抹亮色。”许嘉炜回忆道。

三年内,许嘉炜为龙江乡累计协调了3580余万元的沪滇项目资金,持续激发“梯田+水稻+稻花鱼”“茶叶品牌产业”潜能。谈起龙江乡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龙江乡党委书记段春荣对许嘉炜赞不绝口:“作为一名援滇干部,许嘉炜同志为龙江乡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在项目规划阶段,他多次邀请专家前来考察,和我们一起研究发展思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他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云南省主场活动选定在龙江乡稻田公园举行,这不仅是对龙江乡发展成果的肯定,也让更多人看到了沪滇协作的力量。

“项目的实施,不仅增加了我们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群众也通过发展旅游开办了农家乐、销售农特产品等方式‘钱袋子’鼓起来了。项目不仅让稻田变美了,‘钱景’也更美了。”龙江乡赧等村党总支书记朱朝新笑容满面地说道。

牵线搭桥,汇聚发展合力

许嘉炜不仅是项目的推动者,还是沪滇两地合作的“桥梁搭建者”。三年时间里,他积极协调,引进上海及其他东部省份9家企业投资落地龙陵县,引进投资超3.2亿元,带动劳动力就业人数超500人。在咖啡销售方面,他帮助对接上海葵润实业公司与上海闵行区后勤公司,每年采购龙陵高山咖啡7吨,价值40多万元。此外,他还协调社会组织及企业向龙陵县帮扶捐赠共计733万元物资(含现金),为困难群体送去温暖和希望。同时,许嘉炜还大力推动龙陵县农特产品销往上海,累计销售金额达2亿多元。

谈起咖啡销售,龙陵县供销社主任杨海涛感激地说道:“许嘉炜同志,非常关心我们龙陵的咖啡产业发展,主动对接上海市场,打通咖啡销售渠道,让老百姓种植咖啡更有信心。”

“我们通过展销会、电商平台的方式让龙陵的各种农产品能够进入上海市民的餐桌、进入千家万户,让上海市民能够感受到龙陵本地农特产品的特色。”许嘉炜平静地说道。

初心如磐,山海协作情谊深

“在龙陵工作的三年时间里,龙陵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希望通过我三年来的努力,能帮助龙陵县的百姓提高收入、未来发展更加美好,我将把上海援滇干部的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沪滇协作助力龙陵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许嘉炜感慨万千地说道。

从黄浦江畔的闵行区到滇西雨屏的龙陵,许嘉炜跨越千里,将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洒在龙陵这片热土上。他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一项项温暖人心的举措,诠释了一名援滇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在沪滇协作的道路上,许嘉炜是执着的“追光者”,追逐着乡村振兴的梦想之光,照亮了龙陵发展的前行之路,也在沪滇两地人民心中架起了一座坚实而温暖的桥梁。


供稿/李长明 陈彩芬 赵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