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龙陵的职业教育除了开设传统的教学专业外,还结合当地黄龙玉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于2008年开设了玉雕专业,采取校企融合的方式实现1700多人高质量充分就业,就业率为100%。

每天一大早,黄龙玉交易市场的商家就摆好了各式各样的黄龙玉观赏石、摆件、饰品等供消费者选购。这里70%的成品都出自本土雕刻人才手中,庞大的市场需求直接带动当地技能型人才的“孵化”壮大。
“90后”云南玉雕名师郭跃龙这两天又接到了商家送来的20多笔黄龙玉人物雕刻订单,虽然经验老到,但他不敢有一丝马虎,专心指导学员们抓紧制作。郭跃龙毕业于龙陵县职业高级中学玉雕班,三年期间他通过“理论+实操”打基础固基本,雕刻的作品活灵活现、创意十足。毕业后他被龙陵县华盛玉雕创艺厂录用,短短几年迅速成长,其作品深受市场欢迎和抢购。目前已成立个人工作室,带着20名学弟学妹以接订单和跑市场的方式每月实现收入约15万元。

“从我学习玉雕开始,我命运的齿轮就开始转动了,从学生到雕刻师再到带队师傅这一系列身份的转变都让我受益无穷,这些都离不开学校的精心培养,才让我过上了理想的生活。”郭跃龙告诉记者。
在龙陵,凡是玉雕班的毕业生都可以像郭跃龙一样直接选择留企创收。今年即将毕业的优秀学员张元倩从高二开始,每月就领到了800元的生活补助,毕业后她准备到郭跃龙工作室就业,期间她每月将领到3000元的保底工资,待作品变现后,收入还将翻番。张元倩说道:“非常感谢学校教我们技术,还有生活费的补助,让我们心无旁骛地提升自己的技能,我现在能简单地雕刻一些观音、童子、佛祖的头像。通过努力学习,我要掌握更高的雕刻技术,在人物的结构、神情、创意上有更大的突破,对未来我充满了信心。”

据统计,采取“学校培养、企业就业”的方式,学校年均招生150人以上,13年来共招收的1737人全部实现就业,月工资平均在6800元以上。既要高质量就业,还要让更多群体实现充分就业,龙陵县面向社会开设了残疾人玉雕关爱班,让近100名残疾学生实现就业的同时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这几天,28岁的残疾人何金翠正抓紧时间对自己设计的作品《牧童》进行细节打磨。因为她要赶在6月15日前完成雕刻,交付给商家。何金翠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了《牧童》的创作思路:“这个石头有两种颜色,颜色较多的深灰色我就把它设计成一头牛,这个黄色的部分我就设计成两个小孩在牛背上读书。传达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热爱学习的理念,大致雕刻出来后我自己觉得很满意,非常有成就感。”

何金翠小时候因病导致右腿截肢,一直靠着家人供养。就读残疾人玉雕班后,她熟练掌握了文化知识、理论实践、雕刻技艺,毕业后同样选择了留企创收,日渐精湛的技艺加上年轻活络的思维,其作品逐渐被市场和商家认可,单月最高收入5500元。曾经靠父母供养到如今掌握一技之长,能自给自足的何金翠喜极而泣地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因为我从小残疾,在家里都是靠父母养着,自己已经老大不小的年纪还要跟父母要钱,心里真的很难受。现在每个月平均4000元的工资,每个月还能给父母2000元,感觉生活有希望了,自食其力的感觉真的很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就下步工作,龙陵县职业高级中学校长李永钦说道:“我们将继续深挖优势产业,把专业办在发展前景好的产业上,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助推技能型人才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记者/储永娟 苏焕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