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达乡自古以来就以茶香四溢而闻名。这里山峦叠翠,云雾缭绕、雨量充沛,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平达人以茶为媒,以茶传情,将茶文化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绽放出独特的茶文化魅力。

以茶换物,兴办茶厂
“穷走夷方急走场。”平达茶叶种植较多,距离县城较为偏远,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以前,百姓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生活艰难,有“种一山坡,收一土锅”的说法。为求生计,平达人历来有“走夷方”的传统。以前,平达很多人家会结伴跟着马帮出去,通过茶马古道“走夷方”到外地,以物换物,平达人带出去的是茶叶,换回来当地少见的好东西。平达人带上茶叶“走夷方”,不仅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更成就了茶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龙陵县结合地域特色优势,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平达乡作为龙陵县发展茶叶产业的示范点,在安庆小礼山盘活沿江三村山林1500亩,组织全乡群众开荒种植茶叶,并建设了平达的第一个规模茶厂——小礼山茶厂。从那时起,平达乡的茶叶逐渐名扬四方,产自小礼山茶厂的“礼山青”更是成为龙陵茶叶的一张名片。
规模种植,精品加工
小河茶园是继小礼山茶园后平达乡发展起来的又一标准化、规模化的茶园。平达乡充分发挥了传统茶叶产业优势,流转平达乡小河村小河水库周边2000亩的荒坡,开荒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的生态茶园。同时,着力打造一个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市级龙头企业。

小河水库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被茂密、四面环水、云雾缭绕、远离污染、土质肥沃是优质茶叶生长的风水宝地。在小河水库周围开发种植了珍稀茶叶新种“黑紫娟”“香归云毫”等,其中,600亩无公害纯天然的黑紫娟茶园,让许多茶界专家叹为观止,被誉为全国最大最好的紫娟茶基地之一。优美的环境,优良的品质曾经创下6000元一市斤的茶价记录。其生产的名优红绿茶“龙潭香娟”“黑紫娟”和野生古树茶,被誉为茶中珍品,主要销往昆明、杭州、上海、湖北、北京等地。“小河红茶”初出茅庐便已香飘万里,名扬四方,供不应求。
以茶促旅,茶旅融合
平达乡拥有优美的原生态环境和浓郁的茶园风情,这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地政府以现有古茶村和民族文化为依托,精心设计布局茶园,进一步促进传统的茶叶产销形式由简单粗放型向集茶叶生产、销售、旅游、文化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茶庄园模式转变。

在安乐村勐连茶山,平达乡打造了集民宿、餐饮、采摘及茶制作体验园(亲子乐园)茶空间、研学基地、傈僳族民族舞台、游客中心等基础设施于一体的勐连茶叶庄园文化旅游基地。结合古茶树所在片区设点布局,统筹平达现有旅游资源与平达坝区生态“经济圈”形成观光闭合环线,实现“茶园变景区、茶山变金山”,努力做到“茶因旅而兴、旅因茶而名”。

走进平达乡,处处可见茶园叠翠的美景。这里的人们以茶为生、以茶为乐,将茶文化融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无论是历史悠久的古茶树还是现代化的茶园都在见证着平达乡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独特的茶香不仅仅是一种味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纽带,将平达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推动平达的发展。
供稿/县委宣传部 王佳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