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世界物种基因库”高黎贡山南延的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龙陵乃至保山的重点防火区。自进入森林防火期以来,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坚持以推深做实林长制为引擎,聚焦“早、广、管、勤、严”五字工作法,推行“管护局+县直部门+乡镇+林业站+村(社区)”森林防火联防共管新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燃”,绷紧森林草原防火期“安全弦”。

工作部署,“早”字为先。针对当前森林草原防火期特别是节假日节点的防火严峻形势,管护局立足林区实际及时召开保护区毗邻区防火联防会,传达上级有关森林草原防火视频会议、文件精神,分析林区防火的风险点和隐患点,出台防火方(预)案,细化责任措施,把目标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落实到人,做到早预判、早计划、早部署、早准备、早防范,打好林草原防火工作主动仗,确保辖区防火“万无一失”。管护局主动与保护区周边区7个乡(镇)18个村(社区)签订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责任书。

宣传教育,“广”字为基。管护局充分运用广播电视“讲”、网络信息“讲”、微信微博“讲”、墙报展板“讲”、进村入户“讲”、宣传(手册)资料“讲”等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大力宣传森林火灾的危害、防扑火安全知识及有关森林防火法规、自然保护区入山管理相关规定等内容,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防火意识,宣传教育做到不留盲区、全覆盖。目前管护局共召开村组等各类防火(培训)会议36场次,1350余人次参会受训,联合多家单位联合开展集中宣传2场次,累计发放森林防火、林长制等各种宣传资料33种8500余份(册);去冬今春以来,共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有关森林防火的信息、图片、视频等30多条。

火源管控,“管”字为重。管护局以自然保护区的周边区域、毗邻区、林缘旅游景点和重点节假日重点时段及“五种人”(痴、呆、傻、聋、哑)、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为重点(期)区和重点对象,紧盯“管”字加强火源管控和责任监管,做到封住山、看住人、管住火,把火源火种阻止在山下、林外,从源头上降低森林火灾的潜在威胁。
隐患排查,“勤”字为本。为加强林区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管护局联合周边区生态护林员推行“早+中+晚”巡护机制,以“勤”字为本,加大对重点路段、关键区域的巡逻巡护、火灾隐患排查频度,做到森林火灾隐患早排除、火险早预报、火情早发现。同时,落实“三线”“四个责任人”“五个关键人”和“三张清单、两书一函、一项承诺书”等责任制度,全面推行“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制度和“县+乡+村+护林员”四级网格化管护机制。

督促检查,“严”字为要。管护局组建森林防火督查巡查组,联合周边区乡镇采取“不打招呼”的方式,适时深入管护站各防火(卡)点开展专项检查和暗访督查,做到以“督”促改、以“督”促严,以督增压、以督促效。同时,严格坚持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推行乡镇联管、站村联勤、区域联巡、信息联享“四联”群防联治新机制。目前已对林区重点道路清理林下可燃物51.2公里。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已实现连续15年无火灾的好成绩。
供稿/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郁云江 吴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