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好时光,春耕正当时。作为“中国紫皮石斛之乡”的龙陵县,眼下到处都可以看到斛农们在石斛地里忙碌的身影。这几年,石斛市场欣欣向荣,斛农们的种植积极性也是一路高涨。除了做好扩产、育苗、浇水等常规春耕管理外,龙陵县还总结了以往种植经验,在种植方式上大胆进行改革创新,用智慧创造丰产丰收。

这几天,在龙陵县腊勐镇中岭岗村石斛种植地,几名工人们正聚集在一起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育苗。初春时,斛农将种植1至3年以上无病虫害的老茎剪成小段,平放于苗床上,用碎树皮、基质、木屑等物适当覆盖,待两个月左右新芽发出,就移栽到种植床上。龙陵县石斛种植户李家兴说:“过了清明节到月底我们就开始移栽到下面的种植床,年底我们就会有一部分收成,等到明年就会有大丰收了。”

在龙陵,很多斛农还会根据实际情况,直接将上年遗留下的石斛苗移栽到种植床上种植,这样的方式成本低、成活率也相对高一些。龙陵县石斛种植户何大进说道:“因为移栽时它还小,没法栽,今年开春后就把它移栽过来,到年底的时候,收成要比当年育的好一些。”

一年之计在于春。为实现今年石斛丰产、收入翻番。在龙陵县石斛种苗繁育、栽培管理技术研发教学实训技术推广基地,高度结合龙陵实际,特意研发的几项石斛栽种新技术正有序分步实施。
龙陵县石斛种苗繁育、栽培管理技术研发教学实训技术推广基地负责人段兴恩说:“龙陵山坡比较多、比较陡,我们石斛的种植面积全部在平地上,今年我们研发了圆木配机质种植,今年研发出来种植成功以后就可以推广到农户,很多农户选不到土地,那么我们这样的种植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利用这些山地、坡地来种植,种植以后,年限也是比较长的、产量也是比较好的。”

因受种植习惯和土地的制约,目前龙陵县95%的斛农都只是采用一地一台的种植床进行培育,为最大化利用好土地,节约生产成本,基地去年率先推广了一地两台立体式种植,也就是下育苗上种植的模式,推广作用明显、效果明显。

龙陵县石斛种苗繁育、栽培管理技术研发教学实训技术推广基地负责人段兴恩说:“种植的技术已经非常成功,有少量的农户现在已经用这样的模式种植,种植以后主要是节约成本,土地利用率再提高。下一步成功以后,我们准备对农户进行大面积的普及种植。”

目前龙陵县石斛春耕备耕各项工作正有序进行,预计4月初结束。今年龙陵县共有6.5万人从事石斛产业,石斛种植规模达3.9万亩,预计采收鲜条9000吨,实现产值58.5亿元。
记者/储永娟 尹纯助 苏焕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