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石斛是新鲜的草本植物。但是随着一根根石斛鲜条变成一颗颗枫斗,价格也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在龙陵县9000吨的石斛鲜条产量中,绝大部分要加工成枫斗,这么大的量又是哪些人来完成的呢?

在龙陵,石斛鲜条通过烘烤、绕条、打磨、抛光等系列操作会被炮制成一颗小小的枫斗,不仅能充分发挥石斛的药食价值,还能延长储存时间,很多种植户都会将采收到的石斛鲜条加工成枫斗出售。

龙新乡荆竹坪村韩家社小组村民陆清梅今年种植了10亩石斛,收获了一万多斤鲜条,预计收入20万元。不过,为了迎合供不应求的市场,她准备把70%的鲜条加工成枫斗,延长销售时间,转化成更高的经济利益。
龙陵县龙新乡荆竹坪村韩家社小组村民陆清梅说:“差不多5斤左右鲜条就可以加工1斤枫斗,加工费是50元1斤。我就差不多留了七千斤左右,自己加工,又找旁边加工枫斗的工人帮加工了一些。”

庞大的需求直接带动了枫斗加工这项投资小、赚钱快、利润高的“庭院经济”,很多妇女和老人足不出户就能赚到“零花钱”。今年36岁的龙山镇核桃坪村以红木小组村民许会美就是精品级枫斗背后的加工者之一,只见一根石斛条在她的手中快速“缠绕”几秒钟,一颗外形美观、肉质紧实的枫斗就成形了。从“青铜”到“王者”的转变,除了熟能生巧,她每年还免费参加2至3次标准化、专业化的枫斗加工培训和竞赛。
龙陵县龙山镇核桃坪村以红木小组村民许会美说:“我们一开始学做的枫斗我也觉得很好了,但是经过县上培训后又反思过来我们之前做的一点都不好,条子不外翻,还漏洞,均匀度也没有。现在来找我做石斛的人相当多,货也多,主要是我忙不过来。现在加工石斛一年的收入是4万多元,我还能照顾到家。”

在龙陵,通过组建本土师资团队、长期送教下乡、开展精准培训等,一支像许会美这样的农村技能人才的队伍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日益壮大。
龙陵县益民职业培训学校校长段兴恩说:“通过培训,效果非常的明显。一方面是对整个龙陵石斛产业的发展来说,延长了产业链,保证了种植户的利益;另外一方面是解决了5万多的农民,特别是妇女就地就业,每年平均每个妇女加工枫斗的收入都是在1万元以上。”

目前,龙陵县共有5.6万人从事石斛枫斗加工,2022年预计实现初级加工收入7亿元。
记者/储永娟 尹纯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