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5262660/20250701-00007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文化和旅游局 |
公开目录 | 人大建议办理结果 | 发布日期 | 2025-07-01 |
文号 | 浏览量 |
田学伟委员:
您在政协龙陵县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系统助力龙陵县“1+4+N”温泉康养旅居产业的建议”,县人民政府已交由我局办理。经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并于2025年5月26日与您直接面商,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为我县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提出的宝贵意见。
在全省上下共同建设旅居云南的大背景下,龙陵县结合自身自然资源优势,提出“1+4+N”组团式发展思路,“1”即温泉县城建设为重点,实现温泉进县城、进酒店、进小区、进住户。“4”即在以县城为中心20公里城市半径范围内,打造邦腊掌、老梨树、黄草坝、三关4个温泉康养旅居组团。“N”即积极盘活老民居、老校舍、老厂房等乡村资产资源,开发适销对路的旅居产品和业态,为乡村旅游赋能。
目前温泉入城项目已完成大硝至县城高位调节水池管道安装31.95千米,城区管网建设10千米;建设了4个500m³高位调节水池、1个100m³循环加热水池;大硝水源点至县城已于3月31日达到通水条件,日供水1200m³/天;朝阳至大硝段建设,计划年内完成水源合并,建成后两个水源点可实现日供水2300m³/天。为降低用水成本,县国资公司会同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龙陵分局等部门,优化温泉水资源配置方案,科学核定“1+4”区域内温泉企业用水指标,通过动态监测、错峰调配等措施,全力保障企业用水需求,推动温泉产业可持续发展。县国资公司会同县自然资源局、县财政局、县税务局研究制定温泉企业用水成本优化措施,探索阶梯水价优惠、水资源费缓缴等政策。县级相关部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结合实际需求制定针对性帮扶政策,在规划审批、资源开发等环节优化服务流程,为温泉产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为做好温泉、旅居、康养医疗配套,县卫生健康局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与温泉康养旅居的融合,龙陵县中医医院先后在镇安老梨树温泉、邦腊掌温泉旅游度假区设置了中医康复理疗中心;在龙江乡蚌别温泉开设中医馆,依托天然温泉资源,融合中医传统外治法,由专业医师根据不同病症及体质辨识,开具个性化中药方剂进行中药泡浴,采用针灸、穴位埋线、推拿、拔罐、刮痧等特色疗法,为民众提供集治疗、康复、养生于一体的绿色诊疗方案,在治疗慢性内科病、颈肩腰腿痛、失眠、亚健康等疾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实现温泉疗养与中医药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
下一步,我县将利用县中医院丰富的温泉医康养专业技术实力和经验,在“1+4+N”点位上逐步配套“温泉+中医”理疗设施。在中医院内规划实施温泉中医馆医康养项目,改造象达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业务用房1040平方米,增加温泉医康养医疗服务项目,为温泉康养旅居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保障,逐步完善全县大健康产业。
为吸引并留住更多旅居客,我县持续擦新擦亮抗战文化、黄龙玉文化、温泉养生文化“三张名片”,按照“一年有突破、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思路,坚持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服务创优,扎实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叫响“有一种云南的生活”幸福龙陵新品牌。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大力发展“旅游+乡村”产业,用好咖啡、石斛、中药材、黄龙玉、非洲翠等特色资源,通过民俗、酒店、景观体验等串联,通过特色美食、民族风情、温泉体验、农耕文化、珠宝购物等承载,着力打造一批农文旅“最美乡愁地、特色体验地”。打造以稻花鱼节、石斛花卉节、咖啡节、勐糯傣族泼水节等为代表的“旅游+节庆”产品,打造以松山抗战遗址、滇缅公路、李鑫故居、朱家璧故居为依托的“旅游+研学”产品,打造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遗产+旅游”“文物+旅游”“非遗+旅游”产品,让好山好水好资源吸引各地游客游在龙陵、留在龙陵、成为新龙陵人。聚焦食住行、游购娱、康体居、医养学等,打造更多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高品质旅游线路、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消费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聚焦“浴在龙陵、玉出龙陵、遇见龙陵”文旅宣传主线,主动加强旅游宣传推介、营销策划,强化与旅游平台企业、知名旅行博主合作,顺应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旅游消费趋势,为游客量身定制“旅游攻略”“旅居指南”,更好匹配客群需求,让游客感受“始于山水、归于烟火”的美好。
再次感谢您为龙陵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提出的宝贵意见。
2025年6与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