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57-2/20251016-00006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民政局 |
公开目录 | 通知公告 | 发布日期 | 2025-10-15 |
文号 | 浏览量 |
当前,养老诈骗的“套路”越来越五花八门,不少老人辛苦攒了一辈子的养老钱,稀里糊涂就进了骗子口袋。别慌!谨记5个“不要”,再狡猾的骗子也难钻空子,稳稳把养老钱攥在手里。
一、不要轻易点陌生链接、扫不明二维码
手机里弹出的“养老金到账通知”“免费领养老补贴”链接,路边有人递来让你扫的“领鸡蛋二维码”,千万别碰!骗子会做假网页、假APP,你一点、一填信息,银行卡密码、身份证号就全被偷走了。公安部披露:近年来“线上引流+信息窃取”类诈骗,让老年人损失超数亿元,很多就是因为随手点了链接。要知道,正规社保、养老机构发通知,从不会用“点链接领钱”这种方式!
二、不要信“保本高收益”的理财承诺
一听到“投几万或几十万,每年康养分红几万,还能免费参与各式各样的活动”,不少老人就心动,这就是养老领域非法集资!银保监会早有提醒:金融圈没有“保本高收益”的好事,承诺年化10%以上回报的,基本是骗局。这类骗局专门抓老人“想给子女留钱、想让晚年储蓄增值”的心理,你想要利息,骗子要的是你的本金!
三、不要把身份证、银行卡密码给外人
“您涉嫌洗钱,把钱转到‘安全账户’证明清白”“社保系统升级,报密码才能续发养老金”——这种电话,直接挂!打着“冒充公检法+社保人员”旗号开展诈骗,占养老诈骗案件的30%。要明白,公检法办案从不会电话要密码,社保机构也不会私要你的账户信息。身份证、银行卡密码是“保命钱”的钥匙,给出去等于把钱直接塞给骗子!
四、不要被“免费”噱头牵着走
免费体检、免费旅游、上门送鸡蛋……这些“免费福利”背后,藏着高价保健品、假理疗仪的推销。用低价普通药品变成“神药”能被吹成“治百病”的高价药,成本低廉的理疗仪包装成“进口高科技”卖上万。骗子先用“免费”拉近距离,再给你灌“情感鸡汤”,老人容易被忽悠着把养老钱砸进去。记住:天上掉的不是馅饼,是陷阱!
五、不要瞒着子女处理大额资金
骗子最爱说“这事别告诉孩子,说了就拿不到福利”。调研显示:40%以上的老人被骗,是因为没和子女商量。凡是涉及大额转账的,一定要给子女打个电话,或者去银行问问柜员,很多骗局当场就会被识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