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龙陵县龙江乡的稻田翻涌碧浪,田埂边农户清点鱼苗的笑语此起彼伏——第九届“稻花鱼节”将至,这张承载乡村振兴希望的“名片”即将再度亮相。然而,市场秩序如何规范?稻花鱼品质怎样保障?群众“钱袋子”会不会被掺假稀释?龙陵县纪委监委以“监督前置”破题,利剑出鞘打响节前“前哨战”,用铁的纪律守住舌尖安全,护好乡村品牌纯净底色。

“稻花鱼是龙江的‘土特产名片’,更是群众的‘增收鱼’,决不能让假冒伪劣坏了口碑!”早在筹备阶段,龙江乡纪委便锚定“监督的再监督”职责,联合市场监管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执法队组建专项督查组,制定“源头管控—过程监管—违规查处”全流程监督方案,将监督触角延伸至产业链最前端。
8月以来,督查组5次到养殖基地、餐饮门店一线走访,与20余户稻花鱼养殖大户、10余家餐饮单位面对面座谈。既宣讲“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等行为的法律后果,又发放《稻花鱼品质保证承诺书》《节日期间食品安全承诺书》170余份,推动经营主体主动“亮诺”。针对部分农户反映的“外地鱼冒充本地鱼压价”问题,纪委专题研判后,将“源头溯源”列为监督重点,要求所有上市鱼品必须附养殖证明,从“鱼苗入田”到“餐桌端盘”全程留痕,为品质筑牢第一道“防火墙”。
节前是鱼类交易活跃期,也是假冒掺假的高风险时段。龙陵县纪委监委打出“突击查+定点堵+群众督”组合拳,让违规行为无处遁形。在乡集贸市场、临时鱼市专区,检查组每日驻点,重点核查进货凭证、检验记录,利用快速检测设备对鱼品来源、鲜活度进行抽检;在入乡主干道设立“稻花鱼品质劝导站”,向过往群众发放图文版《真假稻花鱼鉴别手册》,现场讲解“看鱼眼、观鱼鳞、察活力”的辨伪技巧,并开通“监督随手拍”渠道,鼓励游客、商户参与监督,累计收集有效线索2条。
“以前总担心买到外地鱼充数的‘假稻花鱼’,今年纪委同志天天在市场守着,鱼源规范了,我们买着踏实!”前来采购的游客李女士点赞道。更让养殖户安心的是,针对督查中发现的“溯源信息录入不全”“个别小商贩未索证索票”等问题,纪委当场约谈责任人,让每一条稻花鱼都有“身份档案”。

监督不是终点,而是推动治理的起点。龙陵县纪委监委坚持“一案一总结、一监督一建议”,针对发现的监管衔接不畅、标准细化不足等问题,向农业中心、市场监管所发出《监督建议书》,明确提出三项硬举措:建立稻花鱼产地标识管理和溯源查询制度,明确养殖主体备案、鱼品批次编码规则;固化节庆期间多部门联合巡查机制,每月开展“飞行检查”;探索制定稻花鱼品质分级标准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划出“红线”“底线”。
目前,相关单位已迅速行动,农业中心为200余户养殖户建立电子档案,市场监管所增设“稻花鱼专项检测窗口”,乡纪委则联合村务监督委员会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改落地见效。“有了纪委的监督,我们做生意更规范,游客吃得放心,我们的口碑才能越做越好!”龙江乡赧等村中下山组养殖户赵兴旺感慨道。
守护一口鲜味,就是守护一方产业;严把一关监督,就是护航乡村振兴。龙陵县纪委监委以“前哨战”的精准监督,不仅让稻花鱼节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监督为民”的初心——让群众的“钱袋子”更鼓,让乡村的“振兴路”更稳!
供稿/马斯婷 王 萍 杨枝彬